简介:目的:在既往研究中.从未停止过关于修复和正畸治疗中进行咬合重建时.应该建立何种形式的咬合接触的讨论。对天然恒牙列的动态咬合的流行病学调查将有助于走出这种持续讨论的困境。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年青群体和老年群体天然牙列的特征性动态咬合接触形式,并且分析动态咬合接触形式与性别和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共调查了834人。所有的调查对象都具有天然牙列.并且没有修复体存在。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是20--63岁。在调查对象进行牙诱导的侧方和前伸运动过程中,检查天然牙的动态咬合接触形式。结果:结果发现存在以下的动态咬合接触形式:双侧和单侧的尖牙保护[牙合],组牙功能[牙合].平衡[牙合]以及“其他[牙合]型”。男性和女性之间不同类型的动态咬合接触形式的出现概率相同。但是.一些咬合接触形式的出现率与年龄有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双侧和单侧尖牙保护耠的出现率出现下降趋势,而组牙功能[牙合]的出现率上升。平衡[牙合]以及“其他[牙合]型”的出现率很低.并且没有呈现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趋势。结论:双侧尖牙保护[牙合]和组牙功能[牙合]是年青患者的特征性咬合接触形式.而老年患者中组牙功能[牙合]的接触形式更加普遍。当年青患者接受修复和正畸手段的咬合重建时.尖牙保护[牙合]是一种最适合的咬合接触形式,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组牙功能[牙合]则更加适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牙合]型和牙周炎、磨牙症或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
简介:目的研究牙列咬合特征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及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学生共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TMDs症状分为阴性(28例)和阳性(98例)两组。根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双轴诊断(RDC—TMD)轴1诊断标准进行颞下颌关节(TMJ)检查,取牙列模型,对两组模型前牙覆袷、前牙覆盖、后牙覆袷覆盖和Spee曲线等4种主要的咬合特征进行测量,结果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史对于TMDs的发生并无显著影响(P〉0.05);而前牙覆铪、覆盖对TMDs发生均有一定影响(均P〈0.05),后牙反铪、锁铪对TMDs症状无明显影响(P〉0.05)。无论左侧还是右侧,TMJ出现杂音者的同侧Spee曲线曲度均较TMJ无杂音者的同侧Spee曲线曲度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MJ肌肉群扪诊疼痛与否对Spee曲线曲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牙覆袷、覆盖异常可能是TMD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TMJ出现杂音与Spee曲线的曲度有显著相关性,当Spee曲线较平直时,TMJ杂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简介:目的:本文报告用Replace种植体支持和固位的固定式种植义齿修复伴有颌骨缺损的牙列缺损患者12例(43个种植体),从种植体周围组织状况,种植体及义齿稳定性,美观和功能等角度评价种植义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片测量结果,确定治疗方案,选择Replace种植体数量、类别与规格。在颌骨成形、种植体植入、义齿修复后,定期复查。12例患者中的9位在种植体植入的同期接受了自体牙槽骨、粘骨膜移植或人工骨植入手术。根据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情况、高度、外形和色泽的临床观察,检查种植体及义齿稳定性,结合医、患双方对种植修复体的美观效果、功能状况满意度评价来确定修复效果。结果:12例患者都按期进行了复查,种植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面容和语音功能有显著改观,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金属烤瓷全冠和修复基台的接缝位于龈下,对接密合,给人以从龈下长出来的视觉效果,美观。11例患者的修复体及其临床应用效果评价为满意,1例评价为可接受。结论:用Replace种植体支持的、螺钉或粘固剂固定的金属烤瓷桥或义齿能够获得医、患双方都满意或可接受的临床应用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伴牙列重度磨耗的口腔修复方法。方法对1例颌骨FD伴牙列重度磨耗的患者进行口腔系统检查与修复设计。完成修复前准备之后,试戴下颌过渡性殆垫,观察4周:行上前牙及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延长术,4周后行上下颌牙体预备和精细临时冠桥修复,根据临时冠桥参考模型.对上下牙均行两段式钴铬生物合金烤瓷长桥修复。结果修复后患者面容对称,口唇自然美观,义齿逼真,感觉舒适,咀嚼有力,患者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颌骨FD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口腔修复.根据适应症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进行上下颌牙列的固定桥修复可以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微种植体对修复科转诊的关闭磨牙拔牙间隙、磨牙伸长等患者进行局部牙列治疗的临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收治的修复科转诊患者11例。其中3例因上颌磨牙缺失不愿接受修复治疗和全口正畸治疗的患者,在其缺失牙的近中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缺失牙远中磨牙与微种植体间链状圈牵引,近中移动缺失牙远中的磨牙,关闭拔牙间隙。8例对牙伸长致缺牙区颌间距离过小不能修复的患者,单个牙伸长者在伸长牙的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使2枚微种植体成对角;相邻2个牙均伸长者在2个牙之间的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2枚种植体之间通过伸长牙的面挂链状圈或镍钛弹簧压低伸长牙。结果3例关闭磨牙拔牙间隙患者,经过6~10个月的牵引后,原缺牙区间隙关闭,牙齿移动区域与对牙的咬合关系基本正常。8例磨牙伸长患者应用微种植体加力5~9个月后,伸长牙被压低到其近(远)中边缘嵴与邻牙的边缘嵴平齐等高、修复颌间距离足够。两组患者X线牙片示根尖均无明显吸收。结论对一些特殊病例如第一或第二磨牙拔除后不愿接受修复治疗或全口固定矫治以及对牙伸长导致修复困难的患者等,可尝试应用微种植体对其进行局部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Damon自锁矫治器非拔牙矫治后牙列拥挤的软组织变化,为预测矫治后的软组织侧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因错畸形就诊的牙列拥挤患者15例,采用DamonMX或DamonⅢ自锁矫治器进行非拔牙矫治,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上唇倾角、颏唇沟角、面角、Z角和面突角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经过平均16个月的矫治后,牙弓内无间隙或拥挤存在;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磨牙关系及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牙齿位置及咬合关系精细调整至正常。矫治后上唇倾角和面突角均较矫治前略增大,而颏唇沟角、面角和Z角均较矫治前略减小,但各测量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amon自锁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矫治,不会使患者面部软组织发生明显的前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