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以赝复体为指导的义耳种植术前设计与修复。方法:采用螺旋CT对1名右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颅颌面三维重建,Geomagic软件中行虚拟残耳切除,获得种植导板并确定赝复体的位置。利用导板定位行残耳切除术及种植体植入术,制作卡杆附着体及树脂支架。采用三维光学扫描仪进行面部的三维成像,将CT数据和三维数据拟合,获得最终义耳赝复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选域激光烧结技术制作义耳蜡型,并翻制成硅胶义耳。结果:最终完成的义耳赝复体与种植修复前的赝复体形态位置完全一致,组织面与缺损区表面完全贴合,其形态、高度与对侧完全一致,患者对颜色、外观非常满意。结论:基于赝复体指导的义耳种植术前设计与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理念,值得在颜面部缺损赝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评估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主客观评价间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因一侧上颌骨缺损就诊制作支架中空式永久性赝复体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调查问卷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赝复体戴入前后的咀嚼效率;T-scanⅡ咬合力分析仪测定患者咬合加载时间(MLT)及咬合力分布状况,完成客观评价。对主客观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观评价表明上颌骨缺损患者对戴用赝复体后咀嚼功能的恢复表示满意;赝复体戴入后咀嚼效率吸光光度平均值由0.340abs提高到0.492abs(P〈0.01),咬合力中心向缺损侧平均移3.9mm,缺损区可承受一定咬合力,改善了患者的咬合力分布(P〈0.01)。患者咀嚼功能问卷调查得分、咀嚼效率的高低及咬合力分布测试结果相互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患者戴用赝复体后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结果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简介:目的:随访观察1-5年套筒冠固位加中空式赝复体修复老年人肿瘤术后的单侧上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60岁以上老年人肿瘤术后的单侧上颌骨缺损伴牙槽骨缺失,口鼻相通伴发音差,健侧余留牙严重磨耗致咬合间隙小。采用套筒冠固位加中空式赝复体修复26例,随访观察1-5年复查修复体的密合性,美观与舒适,固位及稳定性,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基牙牙周组织等。结果:随访观察1-5年套筒冠固位加中空式赝复体修复后效果:满意61.5%,基本满意34.6%,差3.8%,总满意率96.1%。结论:套筒冠固位加中空式赝复体修复老年人肿瘤术后的单侧上颌骨缺损效果较满意。
简介:目的:研究ZA-1偶联剂在两种加成型硅橡胶及两种丙烯酸树脂之间交叉使用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ZY—1硅橡胶与A-2186硅橡胶分别与临床中常用的热凝丙烯酸树脂和自凝型树脂制成硅橡胶一偶联剂一丙烯酸树脂粘接试件,分别测试试件粘接强度。选择ZY-1组进行热氧老化试验。结果:四组硅橡胶偶联剂粘接系统中,ZY-1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A-2186组(P〈0.05)。热凝和自凝丙烯酸树脂对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无显著影响。所有实验组的破坏方式均为内聚破坏。热氧老化处理后ZY-1丙烯酸树脂粘接试件的粘接强度与未老化组相比有显著性提高。结论:丙烯酸树脂材料的种类对粘接强度的影响不大。两种不同的加成型硅橡胶与ZA-1偶联剂交叉使用时粘接强度略有下降,但粘接效果不影响临床使用。热氧加速老化实验使ZY-1加成型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的粘接强度有所提高。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双侧髁突骨折的分类方法,根据分类将双侧髁突骨折进行分别治疗,比较治疗后的关节功能。方法63例双侧髁突骨折按照髁突是否骨折以及升支高度是否发生降低分成3类,每类中有3个亚类,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检查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单侧侧方运动、双侧侧方运动、前伸运动、关节弹响及杂音、有无前牙开黯等。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前牙开殆,有6例最大开口度小于35mm,都在Ⅰ型双侧髁突骨折,Ⅱ型双侧髁突骨折出现单侧侧方运动障碍、前伸障碍、开口偏斜、关节弹响及杂音各占10%,Ⅲ型双侧髁突骨折无明显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双侧髁突骨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治疗,有无髁突骨折对于关节功能的预后有很大影响,是否有升支高度降低对于采用哪种治疗方法起决定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下颌偏斜的矫治原理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2014年就诊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的骨性下颌偏斜患者16例,选用0.56mm×0.71mmMBT系统托槽,采用MEAw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定点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例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平均矫治时间20个月,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治疗后下磨牙远中直立移动,平均远中直立7.63°,平均远中移动3.38mm;下前牙平均舌倾内收3.31mm;下颌骨治疗前后不对称,治疗前后颌骨改变小。结论采用MEAW技术可有效矫正恒牙期骨性下颌偏斜,为代偿掩饰性矫正。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垂直向牙槽骨增量时两种牙周松弛切口的效能及相关临床事件发生情况。材料和方法:选取23例垂直和水平骨缺损的患者(Seibert分类Ⅲ)对双瓣切口(double-flapincision,DFI)和传统骨膜松弛切口(periostealreleasingincision,PRI)进行比较,随机采用一种切口进行龈瓣推进.测量龈瓣推进的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患者不适的程度。采用UNC-15探针测量最初翻起的龈瓣和推进后的龈瓣,两者的差记为龈瓣推进量;术后并发症包括早期膜暴露、感染、感觉异常和随访中发现持续不适;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量化患者疼痛、肿胀和出血的程度。结果:DFI组的平均龈瓣推进为9.64±0.92mm.而PRI组的平均龈瓣推进为7.13±1.45mm(P〈0.001);早期膜暴露PRI组发生2例,DFI组发生1例:感觉异常、感染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RI.5;DFI,1).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82);DFI组的平均疼痛、肿胀和出血计分(分别为1.55±1.21,1.91±0.94,0.40±0.12)比PRI组(分别为3.75±2.63,3.25±1.29,1.16±0.34)低(分别为P=0.019,P=0.010.P=0.061)。结论:DFI组有助于龈瓣推进并且减少相关临床事件的发生,此技术有可能成为龈瓣推进的另一选择,能够克服PRI的一些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