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颌偏斜畸形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出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诊治的46例下颌偏斜畸形病患,均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头影测量值以及下颌运用范围,术后的头影测量值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明显(P<0.05)。46例患者术中意外骨折3例,占比6.5%;术后7d出现下唇有不适感甚至麻木者19例,占比41.3%;1例术后关节出现张闭口疼痛,占比2.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伤口愈合不佳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病患的下颌偏斜畸形都获得较大改善,脸部基本对称;中线不偏倚,牙齿平整,上下颌骨、覆牙合覆盖以及咬合关系均较佳;头影测量结果提示两侧下颌骨对称,颏部居中;张闭口时下颌偏斜状况消失,开口型明显改善。结论下颌偏斜畸形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脸部外形,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与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下颌偏斜患者颞下颌关节对称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成人下颌偏斜患者45例,均给予SPECT-CT检查,观察各部位放射性强度结果,并对聂下颌关节对称性情况观察。结果放射性强度观察,各部位包括下颌升支、下颌角与髁突等,偏斜侧强度与对侧强度比较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下颌关节对称性变化观察比较,髁突前倾斜面倾斜角、髁突前斜面长度与髁突前后径等双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如髁突内外径、髁突后斜面倾斜角度、髁突后斜面长度以及髁突高度等双侧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在成人下颌偏斜患者中,偏下侧与对侧有一定形态学差异,应作为临床诊疗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研究骨性Ⅲ类下颌偏斜者双侧上颌牙列垂直向特征及其与下颌偏斜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年骨性Ⅲ类下颌偏斜患者21例(男10例,女11例),测量有关下颌骨偏斜和上颌牙列垂直向测量指标,双侧进行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下颌偏斜指标与上颌牙列垂直特征差异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两侧Bonwill三角侧边长度,前牙平面(AOP)、上颌平面(OP)、U4、U5、U6、U7垂直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颏部偏向侧(D侧)-颏部偏离侧(C侧)的差值分别为(-3.46±3.67) mm、4.01°±5.70°、1.40°±3.21°、(-1.73±2.37) mm、(-1.70±2.31) mm、(-1.90±2.29) mm、(-2.22±2.69) mm;下颌偏斜程度与双侧后牙连线倾斜角度、AOP差异、OP差异呈正相关(P<0.05)。结论骨性Ⅲ类下颌偏斜患者存在两侧后牙垂直高度不一致。
简介:目的研究下颌偏斜患者的牙(牙合)特征及其与颅面形态的关系.方法下颌偏斜患者31例(男9名,女22名),年龄12~26岁,平均年龄18岁.通过D.02-L3DSCANNER三维牙颌模型激光扫描仪获得牙(牙合)三维特征,测量下颌偏斜畸形患者的头颅后前位片获得颅面骨骼特征,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偏斜患者的上下颌牙弓不对称,下颌偏斜侧的spee曲线(2.06±1.05)mm明显大于非偏斜侧(1.76±0.82)mm,P=0.038,上颌牙冠偏斜侧相对与非偏斜侧更为颊倾,下颌偏斜侧牙冠要相对舌倾,颏点的偏斜是一能有效衡量牙弓后部牙冠倾斜度差异以及(牙合)平面倾斜度的骨骼测量指标.结论下颌偏斜患者表现出独特的骨骼和牙(牙合)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下颌偏斜的矫治原理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2014年就诊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的骨性下颌偏斜患者16例,选用0.56mm×0.71mmMBT系统托槽,采用MEAw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定点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例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平均矫治时间20个月,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治疗后下磨牙远中直立移动,平均远中直立7.63°,平均远中移动3.38mm;下前牙平均舌倾内收3.31mm;下颌骨治疗前后不对称,治疗前后颌骨改变小。结论采用MEAW技术可有效矫正恒牙期骨性下颌偏斜,为代偿掩饰性矫正。
简介: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型(single-photoEmissionCT,SPECT)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技术对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与正常人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20例和正常成人志愿者15例,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骨扫描检查,以分析比较下颌偏斜患者与正常人两侧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骨血流和骨代谢的差异性.结果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下颌骨不同部位的骨血流和骨代谢存在特定性差异,正常人下颌骨不同部位的骨血流和骨代谢存在特定性差异;正常人下颌骨不同部位左右两侧放射性计数值比值均接近于1,对称性较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性下颌偏斜患者放射性强度均为对侧高于偏斜侧;髁状突差异最大(P<0.01),其次为下颌角(P<0.01),下颌升支中份差异最小(P<0.05);不同部位两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在精确解剖定位的基础上,能更加准确显示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变化.
简介:目的通过三维测量CT的方法来研究成人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髁突的形态及位置特征。方法对6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颅面部进行螺旋CT扫描,采集DICOM数据,利用Mimics17.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确定标志点及测量相关参考平面,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偏斜组两侧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偏斜组偏斜侧髁突冠状面-CP、髁突水平面-CP、髁突矢状面-FH大于非偏斜侧,髁突水平面-FH、髁突矢状面-MSP、髁突高度、髁突内外径、髁突外斜面长度小于非偏斜侧。结论骨性Ⅲ类偏颌患者的髁突形态与位置存在不对称。偏斜侧髁突位置相对关节窝向后、内旋转,偏斜对侧髁突位置相对关节窝向前、外旋转。偏斜侧髁突高度、内外径和外斜面长度小于偏斜对侧。
简介:目的研究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及躯干平衡性。方法对35例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片和头颅后前位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下颌偏斜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均不同程度呈“S”型弯曲,正常对照组脊柱基本呈一直线与重力线平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下颌偏斜患者的躯干平衡性均为失平衡(失衡角〉1°),正常对照者躯干平衡性均在正常范围内(失衡角〈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下颌偏斜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和肩失平衡程度与下颌偏斜程度均呈正相关,并呈线性趋势;④下颌偏斜方向与颈椎段侧弯方向具有异向性,与躯干段侧弯方向具有同向性。结论骨性下颌偏斜与脊柱形态和躯干平衡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地铁地铁运营线小半径曲线施工时采用“轨排法”施工,“轨排法”施工时轨排在铺轨基地制作时为直线状态,曲线段轨排制作时需要将轨排从曲线状态还原到直线状态进行制作,主要方法是将曲线段轨排以轨排中心线的切线方向,将轨排从中间向两端自然展开为直线状态。曲线段轨枕按轨排中心线向轨排两端扇形均匀分布,曲线外侧轨枕分布增加该轨排缩短量的一半,曲线内侧轨枕分布减少该轨排缩短量的一半。现场轨排安装完成后满足要求,经过长时间地铁运营,扣件各种零部件发生变化,从而发现轨距块与钢轨存在不密贴现场,轨道状态发生变化,容易导致列车行驶不平稳乘车舒适度差等现象。为了解决地铁运营线小半径曲线地段轨枕偏斜导致轨距块与钢轨不密贴现象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