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2月-2005年10月所收治的外院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后发生并发症的6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年龄23-54岁,其中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者51例,隆鼻2例,丰颞5例,面部局限性凹陷充填6例。结果51例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患者B超检查显示分别在皮下、乳腺内、胸大肌筋膜及胸大肌内有不等量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存在。18例免疫球蛋白有异常改变。5例血清内检测出丙烯酰胺单体。平均0.011mg/ml:胶体取出6个月以上2例患者血清内均未检测到丙烯酰胺单体。取出注射物中有16例丙烯酰胺单体阳性.平均含量0.04mg/g。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入人体后其并发症有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2大类,局部并发症多与操作不当有关,而全身并发症则考虑与病人免疫学改变以及可能存在的肢体分解有关.另外也不排除心理因素。
简介:目的系统综述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软组织(胸部和面部)充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构成,以及不同级别医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充填术的安全性评价与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对检索获得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充填术后的随访文献进行排除归纳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接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充填术的共14047例.发生并发症909例,总发生率为6.47%。按照部位分类后.胸部并发症发生率为7.75%,面部为1.08%。胸部并发症占前4位的分别为硬结、移位、炎症和血肿,而面部则以面部不对称出现比例较大;非三甲医院胸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三甲医院。结论随访现有研究文献表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充填术的安全性存在问题.用于健康人群时应慎重。
简介:目的简介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种类以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检索医药学有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的文献资料,对注射隆乳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类型、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结果注射隆乳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种类繁多,以硬结、疼痛、感染、破渍等发生率最高,常常数种并发症共存;有些并发症是由于不恰当的处理所致。临床处理方法以手术取出、病变组织切除较为彻底。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并且不能从体内彻底清除,有些并发症是由不恰当处理方法所致。笔者反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体内注射,建议规范处理方法,避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同时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体内后对机体健康(包括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注射入人体后的远期变化进行系统研究。
简介:新近发现阿片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必然导致胶质细胞的激活,而伴随激活所释放的细胞因子能放大神经元对谷氨酸盐的反应,继而造成阿片类耐受及戒断性痛敏的发生。2005年NATURE的一篇文章证明,某些β-内酰胺抗生素(头孢曲松),能抑制谷氨酸引起的兴奋性传递,推迟ALS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存活率。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吗啡依赖的动物模型中,脊髓及部分脑区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表达下凋。提示,吗啡慢性处理可能抑制GLT-1的蛋白合成。而β-内酰胺如是谷氨酸转运体的激动剂,促进谷氨酸的清除,将为预防吗啡耐受及缓解神经源性痛的新药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目的:考察β内酰胺类药物对吗啡耐受模型的影响。方法:用小鼠热板法和大鼠热辐射甩尾法测痛,实验分组(n=6)分别为盐水对照组、吗啡对照组、吗啡+药物不同剂量组,皮下给药,每天三次,比较给药前后动物痛阈的变化。
简介:摘要:丙烯是最常用的一种化学基本原材料,用途很广,可以用于生产丙烯腈、聚丙烯、丙烯酸、汽油、合成树脂等。在各类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中,对于丙烯的纯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有些采用了高效催化剂的生产工艺,对原材料丙烯单体中的杂质含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果杂质含量过高,就会影响到催化剂的正常功能,从而阻碍到工艺的顺利进行,进而也会对产品的品质造成影响。丙烯中的微量烃类杂质的存在,不但会妨碍反应的顺利进行,还会降低催化剂的得率,原料的利用率,产品的均匀度和品质。因此,快速准确地测定丙烯中的烃类杂质对于确保丙烯的生产和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丙烯中微量烃类杂质的气相色谱-外标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简介: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肠杆菌科中流行情况;方法:用纸片扩散确证法对临床送检各类标本分离的456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456株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91株,检出率为19.96%。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ESBLs流行较严重,其中阴沟肠杆菌检出率最高达45.65%,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液化沙雷氏菌、产酸克雷伯氏菌,检出率分别为30.19%,27.59%,19.23%,17.39%;结论:ESBLs在肠杆菌科流行严重,分布广,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为主要流行菌株。
简介:目的:调研中国20年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专利情况,为新抗生素的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www.sipo.gov.cn)1992年1月-2011年12月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专利,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992—2011年1231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专利,专利数量逐年增加,2004年前专利数量较少,2005年后增多,2010年最多达262项;专利涉及18个国家,中国占82%;化学合成药品占77.8%;近年抗生素组合制剂专利增多,两个成分组合的有262项.占21.3%;头孢菌素类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有43类731项专利,专利数量前10位的依次是头孢呋辛、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哌酮、头孢噻呋、头孢吡罗、头孢吡肟、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丙烯;青霉素类有15类246项专利,专利数量前5位的是羟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萘夫西林;碳青霉烯类有8类87项,专利数量前2位的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结论:我国卢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开发需要进行合理布局和必要的产品结构调整。
简介:目的:了解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5年我院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对其临床用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8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48.98%(48例),其次为≤12岁年龄段(29例,占29.59%);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占比最高,为68.37%(67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占比为62.24%(67例),高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治愈75例,好转例18,有后遗症4例,死亡1例。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发生于静脉给药的特殊人群,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虽治愈率高,但仍存在因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而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的情况。因此,临床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时,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