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透明质酸注射隆鼻 与硅胶假体隆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3月~ 2019 年 10 月间来我院进行隆鼻的患者 12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64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透明质酸注射隆鼻,对照组患者采用固体硅胶隆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疗效保持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鼻外形美观及鼻尖俏挺情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 1 年维持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 92.1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透明质酸注射隆鼻安全有效、方便且能维持较长时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及探究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病例的护理。方法本研究对象为40例肺癌患者,均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方案。同时护理期间,展开全面的、系统性的护理服务,包括术前的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医师以及术后的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积极的并发症防控护理等。结果统计40例肺癌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为95.00%;同时只有5例患者产生了轻微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并未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病例,通过及时的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进行治疗以后,并发症得以消失。结论对肺癌患者经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以后为进一步显著提升疗效,需要配以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案,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方法在48例不同原因导致的髋臼缺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采用颗粒性或结构性植骨技术重建髋臼及骨水泥或非骨水泥髋臼杯置换.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个月.X线显示髋臼植骨处均获愈合,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移位、松动现象.先髋术前Harris评分33.0~51.0,术后67.0~87.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7.0~53.0,术后72.0~91.0,全髋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8.0~49.0,术后69.0~88.0,扁平髋术前Harris评分43.0~61.0,术后77.0~89.0.结论在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颗粒压配植骨具有髋臼覆盖性良好、植骨愈合快、临床应用可靠等优点.当髋臼覆盖小于70%时,应用结构性植骨,并尽量选用自体骨材,髋臼假体则以非骨水泥型假体为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早期假体脱位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将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部当做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2组,每组患者30例,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预防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种护理下患者髋关节脱位发生概率以及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结果:比较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中,并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各项髋关节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各项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术后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髋关节脱位症状,将其髋关节各项功能进行改善和提升,适用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联合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选择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即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手术方法治疗)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联合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眼压、视力以及房角改善情况。结果: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差异,观察组显著较高,具备统计学意义(P
简介:2005年3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确诊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系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变化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70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依随访结果分为A组(良性反弹组,32例),B组(生化复发组,12例),C组(疗效稳定组,26例)。比较三组PSA的变化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复查血PSA降至最低值后开始升高时间发生在术后(16.5±1.3)个月,且65.6%(21/32)出现于14~27周;B组复查血PSA降至最低值后开始升高时间发生在术后(29.7±2.2)个月;C组复查血PSA降至最低值时后长期保持稳定。治疗时患者年龄是良性反弹的危险因素(OR=0.802,P=0.0025〈0.01)。结论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术后监测血PSA变化有助于临床对治疗效果的评估。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对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共50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检测。结果所有术眼均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0.5者分别为67.4%、95.0%、95.3%,93.9%,术后1周角膜曲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对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并可使术后视力早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