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MPCNL治疗96例,行URL治疗8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中转开放手术、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PCNL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URL组(P〈0.01);MPCNL组术后3d、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同期URL组(P〈0.01);MPCNL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URL组(P〈0.05);两组中转开放手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与URL均是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对结石位置偏低、直径偏小的患者可考虑首选URL;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以及结石位置较高的患者,MPCNL更为适用。
简介: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A组为右美托咪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为单纯腰硬联合麻醉组。观察记录两组手术中麻醉前(T0)、麻醉平面固定后(T1)、体位变为俯卧位后10min(T2)、俯卧位后40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HR、MAP、RR、SpO2。结果A组T2、T3、T4时点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值在T2~T4段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R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术中躁动、寒颤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静镇痛效果更完善,能有效预防麻醉后肌颤及术后恶心呕吐,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新余市中医院收治的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102例,根据麻醉时罗哌卡因的给药浓度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0.15%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0.3%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舒适度评分及改良Bromage评分。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5、10、20及30min两组患者MAP水平轻度下降,SPO2水平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0、30min,两组患者HR较麻醉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H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舒适评分为(2.84±0.0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0.05)分;观察组患者平均改良Bromage评分为(0.17±0.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4±0.06)分,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麻醉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与连硬外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年 11 月至 2022年 11 月在我院分娩的 80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硬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优于连硬外阻滞麻醉,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R722.16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58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成活,现就其护理特点分析如下。1保温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皮下脂肪层薄,散热快,又缺少肌颤产热功能,加之寒冷、早产、低体重、窒息,感冒等致病因素,患儿体温常降至35℃以下,体温持续不升或下降,可造成周围循环衰竭和各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因此首先应对患儿复温。复温时遵循逐渐复温的原则,开始可用棉被包裹,加以热水袋(60℃),将温箱内温度升至26℃时加棉被置于温箱.升温时每小时升高箱温1℃,4—6h箱温调至30一32℃。应使体温在12—24h内恢复正常或稍高水平。而后将箱温调定于28℃:,此间每2h测体温一次,并做好记录。此外箱内湿度应保持在50—65%,以防失水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