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4月28日,根据是否使用奥拉西坦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325例)和对照组(2311例),同时根据对照组是安慰剂对照或者其他药物治疗对照分为安慰剂对照组(1072例)和阳性对照组(1239例),并用RevMan5.3和Stata14.0软件分别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疗效:奥拉西坦在提高患者智力精神水平方面有显著疗效,相比安慰剂和其他药物显著提高了简明智力状态检查表评分(MD=5.29,P<0.01)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MD=4.32,P<0.01);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证明其有显著疗效(MD=18.71,P<0.01),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显示奥拉西坦与安慰剂和其他药物间无差异;奥拉西坦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治疗(P<0.01)。②安全性: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安全性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与安慰剂和其他药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更优,安全性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选取60位在我院就诊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位,两组使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数据可知,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评分没有大的差距,治疗了8周之后,两组的评分都有所增加,研究组的评分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认知水平,经过用药检测,说明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安全的,并且没有不良症状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以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治疗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13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以随机数表法方式将13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针对研究需要,对两组患者进行区别治疗。其中对照组提供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该治疗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在一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精神情况和认知能力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精神转态和认知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的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观察组共出现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精神情况和认知能力,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 年01月至 2020 年12月于我院随诊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服用尼麦角林纳入对照组,联合服用多奈哌齐及尼麦角林纳入观察组,每组各50例,连续治疗8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MoCA、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有显著提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优于对照组的52%(χ2=6.25,P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伴发认知功能损害(CVS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取CVSD伴发认知功能损害患者72例(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入我院就诊),以电脑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6例。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用药尼莫地平,观察组用要阿托伐他汀,对不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以后,观察组(32例,占88.89%)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23例,占63.8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阿托伐他汀对CVSD伴发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的疗效,值得推荐。
简介:目的总结胆总管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和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治疗恶性胆道狭窄,食管恶性狭窄,食管气管瘘,及纵隔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分析。材料与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4例,恶性食管狭窄7例,恶性食管肿瘤并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隔瘘4例,全部操作均在电视透视监视下进行。4例采用经皮肝穿胆道置入内支架均获成功,其中3例为一次性置入支架,1例先行胆汁引流术(PTCD)后再置入金属内支架。支架植入后总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例支架置入后行动脉化疗。7例恶性食管狭窄,4例并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隔瘘均一次性顺利完成内支架置放。8例内支架置入术后加动脉化疗,平均生存期为8个月,支架植入后加动脉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是治疗手术无能的胆道、食管恶性梗阻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且安全,简单。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方法分别对1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13例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MCI)患者和11名正常对照(NC)组进行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各脑区血流灌注情况.结果D组和VaMCI组与对照组相比;VD组与VaMCI组相比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局部脑血流灌注减少(P<0.05).尤以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低最为显著(P<0.01),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低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间呈正相关(r额=0.981,P<0.01,r颞=0.76,P<0.05),尤以额叶更显著.结论SPECT对VD患者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即使对VaMCI患者SPECT也同样敏感.其对于VD的预测、早期治疗以及VCI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人群轻度认知障碍(MCI)的鉴别都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46人,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进行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和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奥拉西坦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23.41±1.5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53±1.92)分。观察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结论: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常规康复治疗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近年来人们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奥拉西坦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对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考虑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接收的60例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接受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作为探究组。比较两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探究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酒精依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49例酒精依赖患者为研究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甲状腺功能指标、MoCA评分。结果:研究组T3、FT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FT4、T4、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oCA评分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及MoCA总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命名、定向2项因子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FT3与MoCA总分呈正相关(P<0.05);TSH、T4、FT4与MoCA总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T3、FT3水平与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在临床治疗中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情况,从而为患者安排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验证药物、高压氧、血疗综合治疗轻至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把38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单纯药物治疗,一组为综合治疗(包括高压氧、血疗、使用与另一组相同的药物),两组进行治疗后疗效对比。入组的38例病人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R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推。以简易智能量表检查(MMSE)和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为主要评价指标,临床综合调查量表(CGI)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为次要评价指标。结果:实际可评估病例32例,两组MMSE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提高,综合治疗组提高更明显(分别为2.96±2.79、1.53±2.41);综合治疗组IMS评分在治疗后有明显提高(6.24±10.51),单纯药物组治疗前后lMS评分无明显差异(1.78±9.59);两组治疗后ADL均降低;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单纯药物组为62.8%。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综合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简介:摘要:本综述总结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进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由眼部缺血性疾病引起的难治性青光眼,其发病机制复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因。综述涵盖了药物治疗、光凝治疗、外科手术干预和新兴治疗策略。综述的内容有望为NVG的治疗提供参考,并突出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