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明确氯吡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采用150、300和600mg/kg剂量分别向SD大鼠灌胃(ig)给予氯吡脲,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每日观察大鼠的中毒状况和死亡情况,每周记录体质量和摄食量;于停药后第1天和第15天分别处死SD大鼠,检测血常规、血清生化和凝血功能;取主要脏器进行称量,计算其脏器系数并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连续给药4周,氯吡脲对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血常规和凝血均无明显影响。停药后第1天,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氯吡脲300mg/kg及以上剂量处理组雄性大鼠的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明显升高(P〈0.05),600mg/kg剂量组血糖显著升高(P〈0.05),其中,600mg/kg处理组雄性大鼠的尿素氮、肌酐和血糖分别是对照的1.9、1.6和1.3倍。氯吡脲300mg/kg及以上剂量组雌、雄性大鼠的肾脏系数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300mg/kg剂量组雌、雄性大鼠的肾脏系数分别是对照的1.2和1.1倍,600mg/kg剂量组雌、雄性大鼠的肾脏系数分别是对照的1.4和1.1倍;300和600mg/kg剂量组雌性大鼠的肝脏系数明显升高(P〈0.01),分别是对照的1.3和1.9倍。病理切片检查可见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轻度肾管萎缩,明显的白细胞管型、透明管型、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肾小管扩张。停药后第15天,上述毒性反应症状有所恢复。研究表明,SD大鼠经连续灌胃给予氯吡脲4周,在600mg/kg剂量下表现为明显肾脏毒性反应,在300mg/kg剂量下表现为较轻微的肾脏毒性反应,推测氯吡脲的主要毒性靶器官可能是肾脏;其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为150mg/kg。
简介:为避免单嘧磺隆对后茬玉米的药害、评估单嘧磺隆原药中存在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温室栽培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单嘧磺隆对玉米的毒力及其高浓度协迫下1,8-萘二甲酸酐(NA)对玉米的解毒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对玉米掖单13和农大3138的IC50值分别为6.42和84.38μg/kg,对玉米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原药中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小,其IC50值均大于619μg/kg.单嘧磺隆对玉米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I50值在15.15~66.73nmol/L之间,高浓度单嘧磺隆对玉米活体ALS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000μg/mL的NA对171.44μg/kg单嘧磺隆协迫下的玉米掖单13和农大3138有解毒作用;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NA对自身抗逆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农大3138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生物合成影响不显著,但能明显提高单嘧磺隆协迫下自身抗逆性较差的玉米品种掖单13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因此,NA对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与NA提高了玉米的抗逆性有关.
简介: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烟草立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在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与萌发阶段对5种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菌核净、异菌脲及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离体叶片法考察了5种杀菌剂对烟草立枯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供试5种药剂对立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与萌发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同时对烟草立枯病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以及菌核形成与萌发抑制活性最强的均是多菌灵,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平均值为(0.06±0.01)mg/L,0.25和20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均为100%;其次为异菌脲[EC50值为(0.35±0.15)mg/L,2和100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54.79±12.58)%和100%]、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0.55±0.53)mg/L,5和200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7.97±2.64)%和100%]及菌核净[EC50值为(1.31±0.14)mg/L,10和100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均为100%];最弱的均是代森锰锌,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平均值为(6±0.20)mg/L,10和200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43.58±31.87)%和0。离体试验表明:对烟草立枯病保护作用最强的是多菌灵、异菌脲和菌核净,50mg/L时防效均〉99%,其次为代森锰锌(50mg/L防效为75.83%),最弱的是苯醚甲环唑(50mg/L防效为39.29%);治疗作用最强的也是多菌灵,50mg/L防效为93.46%,其次为菌核净、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200mg/L时防效均〉84%),最弱的为代森锰锌(800mg/L时防效为76.40%)。研究结果可为烟草立枯病化学防治药剂筛选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