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我国北方阔叶木速生材:三倍体毛白杨进行深度脱木素的改良硫酸盐法蒸煮(EMCC),得到EMCC纸浆。采用酶-弱酸解两段法从原料和EMCC纸浆中分离出原料木素和纸浆残余木素;采用酸析法从EMCC蒸煮黑液中分离出黑液溶出木素样品,再经弱酸水解得到纯的黑液溶出木素。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对所得木素样品分别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的检测,分析了EMCC蒸煮过程中木素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通过磷谱核磁共振^31p-NMR技术得出木素结构谱图,对原料木素、纸浆残余木素和黑液溶出木素结构中各官能团进行定量分析对比,研究木素结构在EMCC蒸煮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简介: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模拟研究了亚马逊河流域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亚马逊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总体上具有降低大气CO2浓度,调节温室效应的作用.其CO2各通量都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最大和最小中心位置随季节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南北摆动.陆地生态系统CO2净通量随降水增加而增加,说明陆地生态系统调节温室效应的能力随降水增加而加强.但当降水超过一定量时,CO2净通量便不再明显的随降水增加而增加,表明热带雨林区陆地生态系统调节温室效应的能力不会随降水增加而持续增强.其CO2各通量随气温变化呈现波动状态,特别是当气温约高于25.7℃时,陆地生态系统CO2净通量随气温升高而呈减少的趋势,这一变化特征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它表明当温室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亚马逊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可能会加剧全球气候的增暖趋势.亚马逊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生理过程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过程,与全球平均结果以及其它地区的结果不一致,表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反馈过程有其特殊之处.
简介:对RDH(快速置换加热)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中蒸煮液组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在RDH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中,蒸煮液中NaOH和Na2S含量均下降,但蒸煮液硫化度升高.与常规KP法相比,在整个脱木素反应过程中,RDH蒸煮液的有效碱浓度分布较均匀,蒸煮液中Na2S浓度较高,尤其在大量脱木素的开始阶段(此时蒸煮液中Na2S浓度是常规KP法蒸煮时的2.88倍),因而RDH法蒸煮能够深度脱除木素.与常规KP法蒸煮废液相比,在废液粘度相近的条件下,RDH法蒸煮废液有较高的固含量,有利于黑液的碱回收.在RDH硫酸盐法蒸煮经过一次完整的循环置换蒸煮周期后,温黑液槽和热黑液槽内的黑液组成基本保持稳定,可为后续进行的连续置换加热蒸煮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