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下“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带来繁荣,但单一建设路径也暗藏风险,多元的乡村建设模式亟待培养。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视角,审视当下一批乡村建设实验,并总结了三类建设主体:企业资本、NPO与NGO、知识分子与本土精英。各主体在乡村建设中构建三类治理结构.辅助的自上而下型、协调权益的中间桥梁型、血缘牵连的自下而上型。通过与政府主导乡村建设模式对比,认为多元的乡村治理结构能与政府力量和基层自治相协调,并弥补单一建设模式的缺位和风险。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参与的乡村建设平台,促进更多样的王体参与乡村建设,能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丰富乡村建设图景,应对目益严峻的乡村衰退。
简介: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30余年来,在城市建设成绩斐然的同时,也出现了肆意破坏环境、割裂历史文脉、空间尺度夸张以及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城市空间品质屡遭诟病。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的城市设计,是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和改善空间环境品质最具针对性的专业工具,应当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应用。本刊编辑部以“城市设计”为主题,特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先生、同济大学教授卢济威先生分别就“新常态下城市空间品质”和“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现将两篇笔谈刊出,以飨读者。
简介:社区服务设施是社区服务的载体和平台,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社区服务设施如何既覆盖到所有住区、惠及到所有居民.又节约成本、提高配置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是新时期基层政府和社区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公平效率分析视角解决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价值取向问题,社区服务分类理论解决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操作框架问题。基于此.将社区服务设施分为了。两大类、六小类”,确定了其项目设置和功能定位,并提出了设施选址筹资渠道、运行机制等方案。从公平的角度讲,社区服务设施要辐射到所有居民,设计科学合理的服务当量;从效率的角度讲,社区服务设施要组合配置、集中建设和综合使用,避免闲置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