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地震发生后,强震动观测台网可以获取灾区分布式台站位置的强震动记录,通过基于这些强震动记录得到的地震动参数可以快速地评估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以迅速判定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尤其是地震极震区的分布范围,为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并合理地分配救援力量、物资等提供依据,以保证救援人员及时、准确地到达极震区展开搜救工作,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介绍了国内外7种地震仪器的烈度计算方法,基于四川寨沟M7.0级地震获取的强震动记录,对这7种方法的计算烈度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方法计算的仪器烈度与宏观烈度的差值均在1度误差范围以内,均显示了良好的实用性,且行业标准法和综合判别法两者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

  • 标签: 九寨沟地震 仪器烈度 烈度算法 加速度反应谱
  • 简介:本文以“社交媒体多层次信息流”为概念框架,分析了四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个人、当地的组织、宏观层面的主流媒体使用社交媒体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微博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总结出地震灾害发生后社交媒体所具有的5项功能:人际之间的交流,地方政府、本土组织以及当地媒体的传播渠道,大众传媒信息发布的渠道,信息的收集和分享,微观、中观以及宏观各主体间沟通的渠道。在强震发生后社交媒体有巨大的传播潜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未来大震发生后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应对灾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灾难 地震 多层次 社交媒体 微博
  • 简介:2017年8月8日在四川阿坝州寨沟县发生了Ms7.0地震,这是继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和四川芦山Ms7.0地震后在此地区发生的又一强震。本研究对此次地震中的66组主震记录进行了常规校正处理,基于此分析了此次地震中典型台站——寨百合台站的地震动特征,并通过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参数分析了近场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寨百合台站的三分量峰值加速度都超过了100gal,而地震动持时相对较短,并且三分量反应谱在短周期大于Ⅷ度多遇地震设计谱,小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谱;由于寨沟地震属于典型的走滑型地震,因此地震动参数的方向性特征不明显;寨沟地震的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以及反应谱谱值小于同等震级的芦山地震,并且小于几个典型衰减关系的预测值。对寨沟地震的地震动参数特征研究表明,此次地震是一次震级较大、但灾害损毁程度较低的地震。

  • 标签: 四川九寨沟地震 地震动分布场 近场效应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 简介: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铁建设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地发展.而铁路轨道精密控制测量技术在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对轨道施工控制精度、列车安全运营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高速铁路施工前,要对铁路轨道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运用精密的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来控制轨道测量的精度,从而提高铁路轨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运营.本文以国内某高速铁路某测段的CPⅢ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技术为例,对轨道控制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此段高速铁路轨道的安全施工提供精密控制测量成果.

  • 标签: 高速铁路 精密工程 CPⅢ测量
  • 简介:于2015年6月18日(养殖初期)、8月20日(养殖中期)和10月10日(养殖后期),在龙江河口区3个陆基对虾(Penaeusvannamei)养虾塘,采集不同深度的水样,在实验室中,对水样进行测试分析,探讨龙江河口区养虾塘水体中的可溶性无机氮、磷酸盐和叶绿素a(chlorophylla)含量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养虾塘水体中的可溶性无机氮、磷酸盐和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67-1.25mg/L、0.019-0.148mg/L和24.71-110.23μg/L,三者都是在养殖中期最大,在养殖初期最小;在不同养殖阶段,养虾塘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随水深的变化略有差异,在每个养殖阶段,从水体表层到底层,水体叶绿素a含量都在逐渐减小。养虾塘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受不同养殖阶段水质参数(水温、pH、溶解氧含量和盐度)、饵料投喂强度和虾生命代谢活动等因素影响,水体叶绿素a含量主要受到水温、盐度、营养盐含量和虾生物量的影响。

  • 标签: 叶绿素A 水质指标 养虾塘 亚热带河口
  • 简介:《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第2款本身并非关于诉讼的直接规定,该款规定的内容也不符合民事公益诉讼的内涵特征,将该款解释为关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不利于我国立法内部的横向协调。我国司法实践总体上也不认可《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第2款规定的内容属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第2款应是关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特别规定,不是我国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相应的法律依据应是《环境保护法》第58、《民事诉讼法》第55以及相关司法解释。

  • 标签: 海洋环境 民事公益诉讼 《海洋环境保护法》 公共利益 直接利害关系
  • 简介:地震应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地震应急工作具有时间紧迫、事关重大的特点。2017年8月8日四川寨沟Ms7.0级地震发生后,为快速、准确地提供地震引发的滑坡灾害分布,本研究基于震后第一天获取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北京二号卫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初步建立了四川寨沟地震滑坡编目。结果表明,该地震至少触发了622处同震滑坡,分布在沿使用影像边界框定的面积为3919km2的区域内。本研究还利用这个地震滑坡编目,统计了寨沟地震滑坡数量和滑坡点密度(LND)与地形(坡度、坡向)、地震(地震烈度、震中距)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寨沟地震滑坡多发生在坡度为20°-50°的区域内,滑坡的易发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受地震波传播方向的影响,E、SE向是地震滑坡较易发生的坡向。滑坡的易发程度和地震烈度呈正相关,即随着烈度的增大,滑坡易发性增大。滑坡易发性还随着震中距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地震波能量随震中距的增加而衰减导致的。

  • 标签: 四川九寨沟地震 地震应急 同震滑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