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海洋潮汐和大气、海洋、海冰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它对地球气候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海潮对流经大陆沿岸或大陆架的洋流有很强烈的作用。潮汐流产生混合湍动;潮汐耗散和内潮波效应对海洋环流的传输和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1995年前后,使用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资料,建立了十多个海潮模型。研究表明,1994—1996年期间发展起来的正压波海潮模型在深海的精度为2~3cm,空间分辨率为50km量级,在浅海区域的精度显著下降。近年来运用更加成熟精细的流体动力学理论模型,在数据同化技术中使用时间跨度更长的测高资料,已经建立了一些改进的海潮模型。该文使用验潮站潮汐常数、测高资料以及交叉点资料,评估了6个海潮模型在浅海区域(包括中国海海域)的表现,以应用于今后对海平面的研究。初步分析表明,浅海区域的海平面高度的误差仍然相当显著。要发展海洋潮汐模型需要进一步减小潮汐混淆效应,提高长周期潮汐的精度,尤其在浅海区域。模型的改进必将增进对潮汐现象的认识,促进学科间进行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研究(例如潮汐摩擦引起的月球自转的长期缓慢减速、地球内部结构的物理学研究等)。
简介:摘 要:填海区地质复杂,依据地勘报告显示各地层从上至下为新近素填土、淤泥、黏土、淤泥质黏土、粗砂、风化花岗岩。填筑土中含碎石较多,成桩较困难且施工中易塌孔;淤泥及淤泥质黏土强度低,易缩孔,对钻孔灌注桩成孔有影响,需防止缩径、失稳等问题;粗砂呈中密状态,局部较厚,成孔相对较困难,需防止塌孔等问题;砂质粘性土局部地段含有较多石英碎石,对冲孔成桩不利。基于此,本文结合实例,针对填海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小直径超长桩基成孔施工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计算、模型试验、现场实验等系统研究,形成了一套较完整填海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小直径超长桩基成孔施工工法。有效保障项目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确保了操作人员作业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