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G卫星TBB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造成2016年6月1—2日重庆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MCS及内部2条β中尺度雨带的演变特征,并着重对比分析2条雨带锋区、锋生及不稳定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由MCS造成,其内部有南、北2条β中尺度雨带,分别位于MCS南、北两侧TBB梯度大值区;(2)北雨带位于低层锋区内,是一条与锋面近于平行的中尺度雨带,而南雨带位于锋区前缘的高湿区和高能区中,对流性降水更强;(3)锋生函数各项对南北雨带锋生贡献有显著不同,北雨带以水平运动作用锋生为主,而南雨带则以垂直运动作用锋生为主,南北雨带锋生各项这种差异,与大气层结稳定度有关;(4)南北雨带不稳定机制有显著不同,南雨带为对流性不稳定机制,北雨带沿着锋面有向冷区倾斜的斜升气流发展,为对称不稳定机制。
简介:裂缝预测在致密油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裂缝分成大(大于1/4波长)、中(1/4~1/100波长)、小(远小于1/100波长)三种尺度类型开展综合预测研究。基于多尺度岩石物理正演模拟技术,分析区分中等尺度裂缝的叠前方位各向异性敏感属性,结合地质、测井和地震属性大尺度裂缝预测方法和岩心薄片观测小尺度裂缝预测,形成了一套综合地质岩心信息、成像测井解释和地震信息的多尺度裂缝综合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岩心裂缝描述和成像测井解释,分析得到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再通过应力场构造模拟,完成区域性大尺度裂缝发育控制因素研究。利用叠后几何类属性进行大尺度裂缝预测,结合叠前衰减属性进行中等尺度裂缝预测,以及岩性统计学反演和断层叠合结果,验证中等尺度裂缝与岩性、断层的对应关系,明确了中尺度裂缝成因。通过岩心电镜扫描,分析小裂缝发育状况,最后综合三类裂缝研究成果分析储层裂缝发育状况。通过对某实际工区灰岩储层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综合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多尺度裂缝预测基础理论方法和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流程,能够较好地解决裂缝预测的强非均质性、多尺度问题,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多信息裂缝多尺度预测技术能够实现裂缝性油气藏的储层描述和甜点预测。
简介:为了加强我国灾害天气的研究能力,提高中尺度动力分析及其雷达反演、同化技术水平,国家973“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和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8月13-17在北京联合举办“2005年度中尺度灾害天气夏季讲习班”张大林教授在讲习班上重点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中尺度研究中常用的位涡理论与平衡流理论、风暴动力学以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进展。张福清博士重点讲解了中尺度重力波理论、中尺度系统的可预报性以及卡尔曼滤波与集合同化技术,他们讲解的内容对于提高我国年轻研究人员与业务人员利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与认识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另外,来自美国强风暴实验室的张健博士与孙娟珍博士就多普勒雷达的最新反演理论与技术,利用雷达资料做强对流临近预报以及定量降水估测等方面做了十分详细的介绍,这些新技术也是国内十分关注的应用技术,对提高我国新一代雷达的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员普遍认为:这次讲习班的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对提高年轻气象工作者的科研和业务水平十分有益。讲习班260多名学员来自北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及中国气象局直属30多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