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油性肌肤是我们皮肤中的一大类,皮脂腺对于保护我们的皮肤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多的油脂会造成皮肤表面过度油光,容易沾染环境中的污染物,且油脂分泌过旺会影响皮肤的健康,导致毛孔堵塞、黑头粉刺痤疮等问题,因此对于油性肌肤的正确护理很重要,护肤品的配方设计应以清爽为主,同时加入控油成份;痤疮性肌肤因为痤疮丙酸杆菌的滋生,部分混合有人类型螨虫增长,皮损部位有马拉色菌存在;对于已经长了黑头粉刺痤疮等皮肤,可以通过用祛痘护肤品,药用护肤品及蓝光照射等方式进行,痤疮性肌肤的护肤品配方设计时,在清爽控油保湿的基础上,增加抑菌舒缓镇静的成份,目前最新的是用添加活菌治疗痤疮的护肤品。
简介:[摘要]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面部皮肤病,临床特征包括面部隆突部位皮肤阵发性潮红、持续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等症状,其中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目前仍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玫瑰痤疮是一种由多种机制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针对其导致的顽固性潮红和红斑的治疗方法疗效有限。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neurotoxinA,BTX-A)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阻断乙酰胆碱和神经肽的释放,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的持续扩张,从而减轻面部潮红的症状,具有治疗玫瑰痤疮的潜能。目前已有相关研究初步证实,BTX-A治疗玫瑰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BTXA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玫瑰痤疮的新型有效方法。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通过抑制乙酰胆碱及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肌肉性疾病及医学美容等领域。近期的临床实践提示肉毒毒素微量皮内注射可有效改善皮肤潮红及持久性红斑,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该文对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治疗玫瑰痤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源于神经上皮肿瘤,颅内肿瘤的 40~50%,是颅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目的调查和分析高级别胶质瘤( HGG)术后的延续性护理对患者与相关护理者的作用。方法选择中心医院 2016年 1月 ~2019年 1月间, 41例符合条件的Ⅲ~Ⅳ级术后 HGG患者和家庭护理人员,采取 2月的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效果评估,采用改良 FACTO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41名患者和 45名家庭护理者完成调查结论。对于护理的一般意见、提供的临床护理知识、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处理方面,很有帮助的分别为: 82.9%、 87.8%、 58.4%、 61.0%(患者); 84.4%、 86.7%、 73.4%、 53.3%(家庭护理者)。延续的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现在患者的情绪改善,在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的生理状态、社会 /家庭健康和功能健康的得分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调查,从 1分“很差”到 10分“非常优秀”的系列排次,评 8分人数最多。对家庭护理者心理调查结果主要反映在焦虑 /抑郁,其它因素为经济负担增加和精神生活的限制。结论对 HGG患者术后的延续性护理有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点阵CO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使用对比分析方法,以观察组和对照组为本研究小组名称,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将60例患者分入2组,分别使用优化脉冲治疗、人工点阵CO2激光治疗,在研究期间统计患者相关资料,重点记录患者治疗有效率等。结果:运用人工点阵CO2激光治疗的观察组增生性瘢痕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增生性瘢痕患者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对患者实施人工点阵CO2激光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色素沉着、水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2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中,22例(68.8%)为胃间质瘤,其他为小肠,结肠和直肠间质瘤。CD117阳性率96.9%,vimentin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76.5%。32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根治性切除25例,包括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切除,胃楔形切除,病变肠段切除,腹会阴联合切除及肿块切除或扩大切除,因肿瘤广泛粘连,无法完整切除7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标记物,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有肿瘤残余及术后复发的患者可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选取 2022年6月-2022年12月濮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位疑似嗜铬细胞瘤患者,年龄31岁-56岁,每组30例,分别采用 CT 与 MRI 检查方法,通过图像质量和检出率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发现增强CT 扫描中对这些病灶部位的检出率明显优于 MRI 扫描,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嗜铬细胞瘤的 CT 和 MRI 表现各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生化检查,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简介: 摘要:本研究旨在于对比CT和MRI在明确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检出率和准确性,选取100名患者,50名接受CT检查,并对其中50例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进一步进行MRI扫描,并对两组的结果做对照。结果发现,CT和MRI对明确肝血管瘤诊断各有所长,但MRI在各方面均优于CT,尤其对于早期血管瘤明确诊断极具诊断价值,明确肿瘤分期并且检出率较高,对今后肝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简介:【摘要】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上皮的一种肿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常发部位有矢状窦旁、蝶骨嵴、嗅沟等。目的:探讨对接受脑膜瘤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104例良性脑膜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52)和观察组( n=52)。对两组患者均施行脑膜瘤手术。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抑郁自评量表( SDS)的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的评分、生活质量量表( SF-36)的评分、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首次排便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 SDS的评分及 SA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生活质量的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对接受脑膜瘤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加快其康复的速度,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是由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一旦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发生癌病变,肿瘤就会对周围组织进行挤压,进而使患者出现头疼、视物模糊、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脑胶质瘤患者疼痛分级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年 2月~ 2019年 1月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 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 51例和对照组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的疼痛分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中重度疼痛的有 1例,中度疼痛的有 12例,轻微疼痛的 15例,无疼痛的 23例,对照组中重度疼痛的有 7例,中度疼痛的有 19例,轻微疼痛的 12例,无疼痛的 12例,两组患者的疼痛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的有 32例,满意的有 18例,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的有 22例,满意的 15例,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脑胶质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