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乡村教育呈现“逆乡土化”趋势,其亲近自然的特色在逐渐削弱。乡村教育“逆乡土化”的症结主要在于乡村小学“盲目撤并”带来严重后果,中小学教育脱离自然,乡村教育人才流失,学生缺乏情感关怀和引导,教育陷入“功利化”困境。乡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富足的传统文化积淀,规律的生产生活方式,较强的规划可塑性等是乡村教育应该发挥的优势。文章对当前乡村教育“逆乡土化”现象进行分析,横向与西方教育进行对比,进而从哲学层面上思考环境对教育不可或缺的影响。基于人本素质和科学教育根植于自然本源的观点,提出恢复学生就近入学,保留乡村学校自然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广纳贤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模式等建议。
简介:乡村治理作为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政府与学界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乡村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此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后,由于生计方式的变迁和人口外流带来的乡村“空心化”以及传统文化失衡等问题,使得我国的乡村治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从而导致乡村治理亦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乡村治理的内涵、乡村治理的发展历程、乡村治理的模式以及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等方面对乡村治理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回顾,提出要从构建国家法治与乡村社会自治德治的互构机制、倡导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共建共享以及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载体等方面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简介: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整个治理机制的关键部分,整个农村发展之中的领导核心,其组织形式、组织能力影响到整个农村基层治理,甚至影响到整个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因此,提升组织力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对于组织力这一概念的理解,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组织现状等方面进行把握,可以判定组织力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在理想信念的引导下,通过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组织制度和严密的组织形式与广泛的组织覆盖范围,通过先锋模范的个体性行为和严格的规模性集体行动来达到资源调配和领导动员团结群众的目的。因此,提升组织力的能力与效益,要从组织力的构成要素中进行优化与提升,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组织机制,创新以嵌入制为基础的组织活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简介:针对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薄弱环节,2017年以来,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坚持'党建带动、乡贤互动、内外联动'相结合,以德高望重的本土精英、功成名就的外出精英、投资创业的外来精英为主体,探索推行'党建+乡贤参事会'的基层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振兴,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支部+乡贤参事会':补台不拆台到位不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