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自信心重新振起,成为中国近代以来民族自信心最坚强的时期。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绝大多数中国人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促成这一时期民族自信心重新振作并全面增强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关头的空前觉醒,中国人民在团结抗战中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二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现实国情,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三是中国军队高昂的作战意志和顽强的抵抗能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四是国际社会出于道义而给予的各种援助,英美等国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抗战时期的民族自信心,是推动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今天仍能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历史启示。
简介: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心。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疑难问题,消除思想上的困惑,包括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如何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与区别,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关系,如何划清"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界限。其次要弄清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心的理论依据,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几个方面。再次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效果,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和"两点论"的方法。
简介:问卷抽样分析发现,受访的党员干部对"道路自信"这一提法的认知度适中,但对"道路自信"内涵的认知度偏低;"知道"道路自信具体所指的受访党员干部88%的人对坚定道路自信表示有信心;受访者年龄特征、党龄特征、职业身份、任职级别、在职情况等对道路自信认知度与信心指数的影响差异性均比较显著,而受访者文化教育程度特征对道路自信认知度的影响不大,党内任职情况对坚定道路自信信心指数的影响不大。问卷试测座谈和回访发现,不少党员干部在坚定道路自信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种种不够自信的认识或判断。坚定党员干部道路自信,应从理论阐释、理论宣传、具体实践等方面着手。
简介:三月,依旧是嫩黄初绽、碧玉新裁,依旧是冰凌融化、燕雀呢喃。但往年此时习惯于寻找春色的人们,今年目光更多的是关注脱下橘黄色工帽的人流去向,四下里奔波投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