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被动结构与系表结构的形式都是“be+过去分词”。然而,这两种结构有时却难以辨别。为了正确地表达与翻译,弄清这两种结构的区别是十分必要的。但两者的表达形式是一样的,又凭什么来辨别呢?现在归纳几种,作为辨别这两种结构的主要依据:1.句中有介词by引导的短语,“be+过去分词”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结构,它说明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 标签: 表结构 承受者 时间状语 方式状语 凭什么 一般现在时
  • 简介:<正>现代汉语里的“跟”既是介词,又是连词,介词“跟”与连词“跟”在句法表面形式上都可以构成“N1+跟+N2+V”结构。断定具体的“N1+跟+N2+V”结构里的“跟”是介词还是连词,应有句法和语义上的明晰标准。一、句法手段从句法上看,作为介词,“跟”的功能是带上宾语N2与V组合起来充当结构的谓语;作为连词,“跟”的功能是连接N1和N2两个并列成分充当结构的主语。根据这种功能差别,朱德熙(1982)提出了区分连词“跟”与介词“跟”的两个句法标准:首先,“连词‘跟’的前后两项(即本文所谓N1和N2——笔者),可以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跟’的前后两项互换位置以后,意思跟原来完全不同。”“其次,介词‘跟’前边可以插入修饰成分,连词‘跟’前边不能插入修饰成分”(朱德熙1982,§13.3)。我们不妨通过A、B、C三组句子来考察一下这两个标准的可行性。

  • 标签: 杜甫 介词 李白 互换位置 句子 蕴涵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汉语学界对问候语“x好”现象存在不同的界定,有学者认为“x好”是问候语,有学者认为“x好”是招呼语。对于问候语和招呼语的概念关系,学者们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以“x好”为例,梳理汉语学界对问候语和招呼语关系的不同说法,并通过意义特征、形式特征、会话特征及社会特征等方面对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标签: 招呼语 问候语 X好
  • 简介:在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学生不能准确区分'历史作用'和'历史意义'的问题。历史简答题要求学生简答某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或'历史作用,'意在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历史意义'和'历史作用'的具体内涵,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笔或'满贯式'的作答。本文意在分析二者间的异同,以完善教学中的知识漏洞,从而弥补学生知识性误差以提升学生作答完整性。

  • 标签: 历史作用 历史意义
  • 简介: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看了盛教授的文章.所谓提出问题就是提出疑问."有疑处方无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个没有疑问的人,事实上到处都是疑问,只是自己还不知道罢了.就此而言,"提不出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

  • 标签: 提不出问题 问题问题
  • 简介:时下有关赞扬中国式应试教育的文章,在新闻媒体上露面的频率越来越高,且毫无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态。如《教育改革不要引进洋垃圾》一文说:“‘有一个数是10的87%,那么关于这个数下列哪个答案是正确的?’(1)大于10,(2)小于10,(3)等于10。这种题目,如果让中国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做都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出人意料的是,‘在美国17岁的高中生中,有49%的学生不会解答这道题。这是1989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性调查的结果。面对这样一份调查报告,任何人——不论是美国总统

  • 标签: 应试教育 教育改革 调查报告 小学高年级 高中生 频率
  • 简介:<正>第一题进门换上拖鞋这个连谓词组至少有以下两个涵义:一是进了门再换上拖鞋;一是换上拖鞋再进门。您能不能从这个歧义现象中悟出点道理来?第二题为什么回答“你去不去?”可以说“不,”或“不去。”而回答“他去不去?”却不能单说个“不。”需要说“不去。”才行呢?第三题下列口头上常说的惯用语,都有什么修辞作用?打狗看主人懒驴上磨屎尿多一根绳儿上的蚂蚱(即蝗虫)一根藤上的苦瓜

  • 标签: 拖鞋 连谓 根藤 打狗 上磨 惯用语
  • 简介:<正>第一题A、给你添麻烦B、给你书C、问你去不去上海D、问你一个问题其中,词组A和B、C和D,以至A、B、C、D,在句法构造上是不是一样?为什么?第二题A、他管:卖服装,我管:卖鞋。B、他管:服装,我管:鞋。C、他管:你服装,我管:你鞋。

  • 标签: 句法构造 服装 助动词 词组 同义句 副词
  • 简介:<正>问题一朱德熙先生在《说“的”》一文中说,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从语法功能上看,有的副词(如“好好、大大、高高”等),有的不是词(如“扁扁、咸咸、绿绿”等),因此都不能作定语。最近我们听到这样的话:

  • 标签: 定语 难处理 述补结构 单音节形容词 重叠式 语法功能
  • 简介:  我给语文教师进修班培训班上课,每讲完一个专题,总要留出一段时间让学员们提问题,我则"答学员问".只要与"文学和人生"这个大题目有关,什么问题都可以提.……

  • 标签: 提不出问题 问题问题
  • 简介:本文对汉语语法学界对“动词、形容词名用”时的词性判定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指出了几种代表性意见的分歧和优缺点,并提出了自己的倾向性意见。文章认为,张志公当年提出的“名物化”主张还是很好地考虑了“这本书的出版”等类现象的特点,也是有利于解释这类复杂现象的,至于用“名物化”名称好还是好“动名词”好,毕竟是非实质性的问题

  • 标签: "名物化"问题 动名词 词类 汉语 语法 词性判定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关于主语的问题北原保雄作石工译编者按:主语问题是日语语法最大问题之一。日本学界历时多年进行过讨论和争论,现在也还不能说已达到统一的意见。本刊认为,北原先生这篇文章论点是正确的、公允的,阐述也全面、简明易懂,特向读者推荐。1.什么是主语我没有详细调查,...

  • 标签: 主语 主格 对象语 语言表达 “何” 术语
  • 简介:胡明扬主编的《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以下称《考察》)一书,没再接续过去一向占主导的偏重理论、偏重划分标准讨论的内容模式,而是在总结检讨前人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转向了各种词类区分的可行性的实际调查。由于著者能以发展的眼光审视...

  • 标签: 词类问题 汉语词类 词类划分的标准 句子成分 兼类 柔性处理
  • 简介:“中缀”也叫“词嵌”,在《语言与语言词典》(R.R.哈特曼、F.C斯特克,2000)中的定义是“插入词中的词缀”即一种嵌入词中的附加成分。汉语中的中缀问题的产生应以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为起始,文中提出了“骈列”“前加”“后附”等构词方式。在此基础上,黎锦熙先生于1923年草拟了《复合词构词方式简谱》,后改为《汉语构词法——多音词表》,表中从相属的复合词中分出了词头、词嵌、词尾。

  • 标签: 中缀 汉语 《马氏文通》 构词方式 附加成分 复合词
  • 简介:<正>一、下面几段话里,都有“人到齐了”这句话。试问它在不同的情景中所表达出来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请你指出在每段话里,它都表示了什么意思?1、下午两点,几位常委陆续走进小会议室,大家一坐下来就谈起一些最近发生的事。这时,老书记看了一下大家说:“人都到齐了。”2、在一家饭店的宴会厅,先后来了许多宾客……主人小声告诉服务员:“人都到齐了。”3、在车间,二十多个先进工人围住了一台车床,目光一齐注视着站在车床旁边的那个脸上略带羞涩的小伙子,小声议论着什么。车间主任环视了一下人群,对小伙子说:“人都到齐了。”

  • 标签: 小伙子 先进工人 续走 现代口语 宴会厅 车间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