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一、历史持否定态度在宗教出现以前,人的出场是自然的,没有觉悟,没有谁引领,因此也不存在超度;宗教出现以后,人的来临被赋予了自觉性——创世的传说隐喻了人的主动性,描述了人从缺席到出席的到位过程,从而确立了人的生命意义。而在人的历史上,历史从不解答悬而未决的问题,它只证明过去的奇迹,把经历过的事件堆积在凝固的时间中,可以被挖掘和发现,但决不允许重新启动和运转。从人的不断消逝可以看出,历史对人一直持否定的态度,不支持我们前进。因为它沉重的作用力从来都是向后的,惰性的。它支持了

  • 标签: 宗教 历史上 集体 未来 个体生命 肉体
  • 简介:<正>一切事物的特性,只有在相互联系、相互比较中,才能较为全面地显露出来。文学也是这样,只有把它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来考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它的本质而不致被某些固定的模式所局囿。在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联系中,它与宗教的关系尤为悠久和密切。文学和宗教的关系最主要最深刻的是它们的基本性质相象,对人生的影响作用,思维方法等方面更为接近,至于题材、体裁、语言、结构、方法的影响倒在其次。探讨文学和宗教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学

  • 标签: 中国文学 文化背景 曹雪芹 象征 最高境界 红楼梦
  • 简介:<正>人类文明发展史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化现象既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又彼此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完整图像。文学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和文化现象,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解释人类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反映并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文学和宗教有着各自发展

  • 标签: 俄国文学 文化现象 文学作品 俗文学 社会意识 口头创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哲学、科学、文学艺术和社会伦理都是由宗教派生出来的,宗教是人类文化的母体,科学、宗教、历史、哲学与艺术创造是我们人类认识宇宙的五种经验形式

  • 标签: 反思录 宗教科学 文化反思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中国不可能形成具有真宗教精神的体制化宗教,思索宗教宽容、宗教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等等问题,中国的宗教

  • 标签: 之间理当 宗教之间 理当相互
  • 简介:麦尔维尔的巨著是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对它的宗教意义的研究还比较少.表现了麦尔维尔复杂的、难以确定的宗教观念.首先他心目中的神是中的上帝,人们必须违反自己去遵从他的意愿.他的神又是指宇宙间的神性,即硕大无比的白鲸所代表的大自然所具有的神性.他怀疑中上帝的仁慈,然而也不愿抛弃教义的约束、像当时的超验主义者那样将人提高到神的地位.

  • 标签: 麦尔维尔 | 宗教意义 超验主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因为基督徒的信仰是信赖上帝,基督教的信仰是上帝与人交接的恩赐,信仰就是人类使自己与上帝发生关系

  • 标签: 基督宗教信仰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但是他认为非常可能世界的每一部分都是同时被创造的,他相信动物身体中新的器官的形成的原因,达尔文的理论基本上是自由经济世界中

  • 标签: 宗教科学 演化进化 科学演化
  • 简介:<正>万物有灵和多神崇拜,是基诺族原始宗教的基本内容,贯穿于基诺原始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基诺人唱调子时要先唱"阿披额额",讲故事时要先念"阿披额额",吃饭前要先敬"阿披额额"。因为"阿披额额"是基诺族最早的祖先,无时不跟基诺人在一起,所以不管做什么事都

  • 标签: 秘境 唱调子 多神崇拜 万物有灵 若始 天将晓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宗教没有科学,科学与宗教,相信科学的人远远没有信仰宗教的人多

  • 标签: 宗教断想 科学宗教
  • 简介:宗教社会学是集宗教学与社会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宗教学研究曾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就更无从谈起。虽然法国的社会学家涂尔干和德国的社会学家韦伯创立宗教社会学将近百年,但我国的宗教社会学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陈麟书、袁亚愚两位先生主编的《宗教社会学通论》可以说是我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上帝死了!"法国人尼采这一声石破天惊的呐喊,曾震得教堂毕毕剥剥地直坠壁粉,在无神论思想的历史进程中耸立起一座

  • 标签: 宗教社会学 宗教学研究 袁亚愚 上帝死了 陈麟 涂尔干
  • 简介:<正>1941年老舍先生在题为《灵的文学与佛教》的演讲中,对西方有自但丁《神曲》开始的“灵的文学”的“强有力的传统”称赞不已,而对中国缺少“灵的文学”表示十分遗憾,尤其对像《神曲》那样“灵的文学”最能激发人的“良知”的社会教化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为何缺少“灵的文学”?老舍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缺少“唯有”佛教才讲的“灵的生活”。西方为何却有从《神曲》开始的“灵的文学”传统?对此,老舍未展开正面论述,但说到但丁为何能在《神曲》中“大谈特谈其地狱的景况”时,他有一个猜想性的分析(“这也许他是受了东方文化——佛教的影响”),再联系上述他的“唯有”的说法,我们可推导出他的观点,即西方“灵的文学”传统是同接受了佛教的影响有关。像《神曲》那样“灵的文学”最能激发人的“良知”的社会教化功能从何而来?他认为,这是来自怫教将人分为“肉体”的和“灵魂”的存在所造成的“既有光明的要求,也有黑暗的可怕”。我认为,就文学研究而言,老舍先生发现了西方有一个自《神曲》开始的“灵的文学”传统,并看到了“灵的文学”重要的社会教化意义以及“灵的文学”的有无同宗教灵魂观念影响的有无相关,这是很有见地和启发意义的。不过,他对中国为何缺少“灵的文学”的问题的看法仍欠深刻,?

  • 标签: 灵魂观念 《神曲》 基督教文化 西方宗教 文化传统 “灵魂”
  • 简介:白璧德的“人文主义”宗教观包含两个要点:一、“宗教”的概念:二、“人文主义”与宗教的关系。白璧德对于“人文主义”与宗教之关系的判断曾遭到以信教者为代表的西方“传统主义者”的攻击与批驳,并引发了一场“人文主义者”内部的论争:如艾略特认为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有取代宗教的倾向,强调人文主义依赖于宗教;白璧德则一方面肯定了“人文主义”不能取代“真正的宗教”,另一方面认为它具有“宗教之外的有效性”,从而否认“人文主义”依赖于宗教。由于白璧德会根据不同的语境对自己的判断作相应的调整,因此他的表述经常表现出前后不一致的样态,本论文将结合具体语境对白璧德的宗教观作一阐发,并力求对其中存在着的“矛盾”给出可能的合理解释。

  • 标签: 白璧德 艾略特 佛斯特 “人文主义” 宗教思想 美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当民族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冲突的时候,一种是西方 强势民族与东方和其他地区后起民族之间的矛盾,宗教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中的宗教 冲突中的 宗教问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喜爱是人类之爱中最基本的一种,即爱之起因、爱之趋向和爱之关系,是在任何爱的关系中具有的一种特性

  • 标签: 宗教道德 爱维度 道德爱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如何处理喜爱和情爱关系之中爱者与被爱者及其他有关联者的关系,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仁爱都是爱的最高境界

  • 标签: 宗教道德 爱维度 道德爱
  • 简介: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创作中的宗教思想已经引起国际文学批评界的关注.然而,大多数评论者主要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试图通过对辛格创作文本和思想的分析,归纳出其创作中反映出的宗教思想的主旋律.本文则力图从辛格创作和思想中反映出的宗教思想的不同侧面,来揭示其宗教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探索这些复杂思想形成的过程,努力展示一个充满自我矛盾,甚至常常自我否定的辛格,一个既信奉上帝又怀疑上帝的辛格.

  • 标签: 辛格 宗教思想 美国犹太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