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初,现当代文学学科在“文革”废墟上开始重建的时候,有两套大型资料丛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套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六五规划的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分甲、乙、丙三种系列,甲种为现代文学运动·论争·社团资料丛书,乙种为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丙种是现代文学书刊资料丛书(后来集中出了一本《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先后大约出版了几十种。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社科院 许辉 80年代 “文革” 文学学科
  • 简介:一我是一九八六年认识许志强的,或许再晚一年,回忆那个年代仿佛事事都有一种不确定性。那时候读他的文稿很有一种发现新人的愉悦,可是想不起最初看到的是评论还是随笔。他的评论有一种随笔风格,而随笔像是玄言诗。当时我在出版社编辑一套"新人文论"丛书,推介吴亮、黄子平、南帆、陈平原、王晓明那些新锐之作,我想以后这套书里也会有许志强的名字。当然尚须假以时日,那年他刚刚大学本科毕业。我的一位同事曹洁女士跟他是大学同学,竟一脸惊讶地问我,"咦,你怎么认识许志强呀,他是我们年级的才子!"

  • 标签: 玄言诗 想不起 许志强 黄子平 出版社编辑 陈平原
  • 简介:一巴特尔,一个早起采蘑人内蒙古电视台记者张阿泉君转来蒙古族作家巴特尔先生的短语集《随心所语》书稿,嘱我写几句话缀在书前。我与巴特尔先生的相识,也是几年前由张阿泉君所介绍。二○○九年九月,我去内蒙古草原参加第七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还与巴特尔先生在呼和浩特有过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晤面。他的新书不久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精编出版,我在此首先向他表达祝贺!

  • 标签: 内蒙古草原 特尔 文学梦 内蒙古电视台 《随想录》 写作理念
  • 简介:整整三年前,我便读到了欧阳昱的《关键词中国》的开头部分,甚是欢喜;之后过去两月,接着读到第二、第三部分,三者相加,约六万字。他在邮件中说:“不知道今后是否有可能再续?”可当时我便想,看架势,再续已是必然。事隔两年,果不其然,他已经把《关键词中国》续写成一部洋洋三十三万言的大书了。

  • 标签: 关键词 中国
  • 简介:海马是我的老乡,而且相距不远,也就十八里地,但等到相互认识时,故乡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因为有着几乎相同的童年记忆,所以,海马这本《回忆与时间》中所写到的故事与人物在我读来就十分的亲切.海马有一篇文字提到诗人小海,提到了北凌河,那儿与海马的故乡李堡大概也就一箭之遥.我的少年时光就是在那儿度过的.那里地处僻壤,有许多大得望不到边的草荒田,这在我们这种南方平原耕作地带是很少见的.春天是绿绿的,秋天是红红的,里面出没野兔、猪獾、刺猬、鹁鸽以及好多的大莽蛇.大水一起,草丛里满是乱窜的鱼虾.

  • 标签: 回忆时间 序海马 故乡爬行
  • 简介:丁浩是我的老同事.虽然现在我们不在一个单位了,但还是能够经常见面,因为我们两个单位还在同一座建筑内,还在同一个食堂用餐.只要在食堂见了,就会端着盘子坐到一起,谈过去,谈近况,谈同事.不少老同事都快到点了,而新同志则一个个进来.说起这些,我们都不由得感慨,我们的时代正在远去.

  • 标签: 丁浩庸言 乡愁丁浩 庸言序
  • 简介:呈献给读者的这本论文集,主要是2012年11月在南洋理工大学举办的“尼采与现当代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的结集。尼采第一次出现在中文的出版物里是在1902年,也就是说,2012年是尼采的名字进人中国文化圈的110周年。南洋理工大学重视文化传播交流的研究,以“新丝绸之路”为大学的四大支柱之一。“尼采与现当代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之所以得到支持,并非偶然。

  • 标签: 华文文学 论文集 尼采 南洋理工大学 国际研讨会 传播交流
  • 简介:安伟邦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二个年头了。时间过得很快。这二十多年,我们都在忙,忙得忘记了许多事情,忘记了许多朋友。在被忘记的许多事、许多人中间,安伟邦先生却常常浮现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在翻开一本书的时候,就会想起他来。书本常常促进着我们人与人的亲密关系。书里的字字句句都有生命,这生命又会联系着另一个生命。我们从安伟邦先生的著译中感受着他的生命,可以凝视,可以谛听,可以和他交谈。

  • 标签: 安房直子 动物小说 椋鸠十 一本 中国儿童文学 十二个
  • 简介:王亚丽,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2010年的春天。我应邀去她任职的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课,讲的题目是“当东方遇到西方”,即从东西方文化的交战谈到海内外文学的挑战。会后,亚丽告诉我,她正在陕西师大就读在职博士,论文已经开题,她的心愿就是研究海外华文文学,主要是北美的华文文学。我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感动和惊喜,仔细端详着这位来自内蒙古大地的年轻女子,她的眼睛里有一种燃烧,身心里有一股坚定的顽强,多么像二十多年前走在校园里的我!一时间百感交集。

  • 标签: 北美华文文学 跨文化视野 东西方文化 海外华文文学 2010年 人文学院
  • 简介:在《抵达昨日之河》之前,我读过李伯勇的长篇小说《恍惚远行》和《旷野黄花》。应该说,关于动荡的乡村,关于漂浮的乡村知识人,李伯勇这三部小说个性化的反思和批判有着内在的精神一致性。虽然我不能说李伯勇的小说完全契合我个人的阅读趣味,但作为一个专业读者,我当然意识到李伯勇以文学想象和建构近现代中国乡村的史诗意义。

  • 标签: 长篇小说 失败 近现代中国 阅读趣味 专业读者 文学想象
  • 简介:冯新民先生的诗集《风中的广板》就要出版了,他让我来写个.我知道,新民叫我写,不是因为我对诗歌有研究,而是我与他认识了几十年,也可以说是老朋友了.一个地方的文学与一个地方的人是有关系的,与一个地方的几个人,甚至一个人是有关系的.这几个人或一个人,可能得风气之先,可能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也可能特别热衷于文学活动,或者,他主持着一种文学刊物,在当地文联和作协从事文学组织工作,等等.我们都可以从这些方面去讨论这些年的南通文学与新民的关系吧?

  • 标签: 中的广 内心远 冯新民
  • 简介:2002年,我受组织安排来到云南工作,从此与这块红土高原结下不解之缘。随着时光流逝,我越发热爱并敬重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七彩云南"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也丰富了我的情感世界。在祖国西南这片祥云笼罩的土地上,山川美景、歌舞艺术令人目不暇接,历史掌故、高贤雅士不胜枚举。我情不自禁感慨,天地奇观自然美,多元文化竞芬芳,无论是未来的开发潜力还是固有的多元文化资源积淀,都堪称得天独厚、举世无双。对于欣赏美,创造美的作家艺术家,云南更是荡涤心灵、升华情操、获取灵感的一方净土,是养育作家艺术家成长的伟大摇篮。

  • 标签: 黄灿 中华神龙 靳尚谊 刘大为 赵无极 六合同春
  • 简介:早就想为姜琍敏的创作写点文章.认识这么多年,书架上插了那么一长溜他的作品,人家这么多这么好的东西送你,却一点回赠没有,心里还真觉得有些失礼和亏欠.不过,真要写了,却又不知从哪儿写起.姜琍敏的创作实在太丰富了,朋友多年,来一本读一本,一本一本地读过去,亲切,自然,自在.这样的阅读已经如同居家的日常生活一般,有心而又无心.许多的话好像都已经说了,若要细论,竟有相逢无一语的感觉.

  • 标签: 处序 姜琍 序姜
  • 简介:徐肖楠先生是一位十分执著的学者。一直以来,他都保持着极为宁静的问学姿态,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中勤耕细作,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提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诘。尽管这些问题或反诘常常淹没在喧嚣的话语流中,很少得到广泛的呼应,但是,作为一位当代学者自觉的审美观察和文化思考,它们依然闪耀着自身特有的思想光泽。

  • 标签: 文学理想 生活形式 中国当代 文学领域 文化思考 审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