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每时每刻我追逐的光一直都在我那样爱着丰沛浪荡的春天有时想,光就是那样顺着黝黑树干爬到树梢张望的吧

  • 标签: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母亲从不说谎话自小起,母亲就教育我不许骗人但我最先学会了骗母亲母亲不止一次地对我讲关于贼被枪毙的故事随后就告诉我当贼就会有贼的下场

  • 标签: 诗歌 母亲 故事
  • 简介:汪精卫是民国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而谈起汪精卫,便会谈到陈公博和周佛海。其实在1938年12月,汪精卫脱离重庆国民政府,在香港发表“艳电”之前,他身边最重要的人物是孟余,党内外素有“汪”之称。孟余1888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上虞。1906年考入北京译学馆,次年留学德国。1916年应蔡元培之召,往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文科德文系和法科经济系主任,兼北大教务长,在北大教授中与胡适同负盛名。

  • 标签: 汪精卫 北京大学 北大教授 国民政府 民国史 周佛海
  • 简介:这是一九八九年的事情,我和皮在同一个建筑工地上做小包工头。当工程走上了正轨之后,我们消停起来,便经常邀在一起喝酒、打牌、钓鱼、唱歌、洗脚、按摩。我们的人生哲学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今日有酒今日醉。

  • 标签: 男人 人生哲学 建筑工地 包工头 喝酒
  • 简介:"沧浪亭畔,古学宫旁,梧桐杨柳门墙……"这首词曲优美的苏州市实验小学校歌,为中国最早出现的校歌之一,至今已传唱近百年,这首校歌的作曲者就是现代著名音乐教育家西林,时任江苏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即苏州市实验小学前身)音乐教师。西林(1892-1968),原名陈畹芳,原籍浙江嘉善,出身于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陈维祺为清代秀才,知识渊博,喜欢音乐,并且精通算学和化学,曾在上海道署中担任文牍工作。

  • 标签: 音乐教育家 苏州市实验小学 陈维祺 知识渊博 附属小学 沧浪亭
  • 简介:彬这组散文(《鼠与酒》《酒壶杂忆》《饮中国白酒之艺术》《足球与白球》)和他今年在《青春》第三到十二期连载的《翻译与死亡》《白酒与诗歌,瓶子和空虚》《美》《老房》等)对读,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散文的作者都抹去放在一起读,你还能肯定地说这两组散文都是出自同一个作者彬之手吗?这两组散文,《青春》这一组,据主编育邦说是彬用汉语书写的,而《美文》上的这组则有不同的四个译者——四个译者译出了四种不同文风的“汉语世界的彬”。看来真的如彬自己所说,译者是“第二作者”。如同彬说葛浩文的翻译创造了“国外的莫言”,这四个译者也创造了“汉语世界的彬”,而且一下子就是四个。我曾经说过,翻译成汉语的域外文学其实是另外一种汉语写作。好在彬自己懂汉语,不只是懂,而且能够使用汉语娴熟地写作。

  • 标签: 顾彬 散文 汉语书写 中国白酒 《青春》 汉语写作
  • 简介:作为一个尿毒症患者,夏日总是不由自主地去眺望自己人生的尽头,确切地说,不是眺望,是俯视,因为他认为自己人生的尽头就在眼前,那是个安详的地方,宁静,柔软,有着天鹅绒般的质感,甚至,带着一丝青草甜蜜的芳香。对死亡的美好想象有助于消解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夏日总是乐于去想象死亡的美好。现在,夏日就躺在医院的透析室里,眼睛望着墙壁上一块来源可疑的黑斑,这是透析室里他唯一愿意看的地方,他觉得这黑斑就是一个黑色的通道,连接着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有着黑洞般的吸引力,要把他的灵魂从身躯里吸走,而他,却还想挽留。

  • 标签: 另一个世界 小说 尿毒症 死亡 吸引力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