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开始之前,我非常感谢中国美术学院、杭间教授和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以及郑巨欣教授可以让我有这个机会去分享这个美丽的新美术馆的开幕。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我一直致力于以美术馆的策展人和研究者的身份对纺织进行研究。我没有讲述这段经验虽然我的工作帮助我思考了很多法国工艺所关注的情境。
简介:
简介:军旅题材电影从建国后发展至今,大致经过了初创、繁荣、过渡、成熟和革新五个时期。在发展过程中,军旅题材电影一直以弘扬主流价值观,践行国家意志为不变的传承。同时,其又与时俱进,形成了如选题范围拓展和细化,关注特殊人群,模仿好莱坞叙事模式,开启“军旅+”复合体裁等等创新之处。
简介:新世纪文学在整体上表现出外向化的趋势。首先,为了应对文学边缘化的格局,文学创作向现实回归,在创作方法上从现代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其次,文学创作表现出视觉化倾向,具体表现为生活的景观化和文体的类型化;再次,文学创作表现出空心化倾向,屏蔽内心渐成风尚,在艺术表现上日益忽略心理描写,在创作情感上表现为旁观的冷漠。本文主张,文学主体应该以内在力量激活现实;文学与视觉文化的关系,应该是在竞争中共生;文学是人学,更是心学,文学应该直面内心困惑。
简介: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的开头较之以前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的长篇小说将真实与虚构以悖论的方式扭结在一起,以打开小说隐藏的内部空间;有的长篇小说以讲述替代描写;有的长篇小说甚至刻意让开头消失,使结尾指向开端,客观上实现了循环往复的效果。本文认为,长篇小说的开头在形式上的种种创新之处,来源于小说家对于世界、对于我们所处的这一时代的理解的变化。当下的长篇小说,越来越将天平倾向于个人一端。以上种种表征,使长篇小说所呈现的世界成为主观化的、小说作者化的世界。之所以如此,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小说家对于世界的认识出现了巨大的困难。
简介:时至今目,有关现实主义油画内涵和本质仍具争议和困惑,19世纪是现实主义油画发展的巅峰期,本文结合其中部分代表性作品,分析了19世纪现实主义油画的三个内涵,正确认识现实主义油画的内涵实质,将有助于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格调的提升。
简介: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默片艺术不断成熟并到达了历史高峰,同时有声片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寻求到了最佳的规范标准,并产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这一时期的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比较宽广,不再是一些单纯的神怪武侠和家庭恩怨电影,而是题材更加贴近现实,表现多彩的生活场景,传递民生。同时,这一时期的导演大多数都是在系统进行了系统化专业知识学习,并不断成长,以及国外众多流派及理论知识流
简介:中世纪时期产生了许多不可替代的经典西文字体。中世纪的欧洲政权不稳定,宗教就成为了君主维护政权的手段,也是人们慰藉心灵的寄托。艺术为宗教和王权服务,高高在上的权力机构需要图像和文本来巩固高压统治,因此字体设计风格显露着浓厚的王权和宗教气息。文章以中世纪西方字体以及这一时期的纹章设计的演变为研究对象,记录从手抄书籍到印刷书籍,文字和纹章在设计以及编排方式上的不同特点。
简介:17-18世纪,法国以及欧洲的城堡里有姑苏版屏风,姑苏版对欧洲内廷装饰和绘画产生一定的影响,是组成"洛可可"艺术特别是当时法国流行的"中国趣味"、"中国时尚"的重要成分之一。姑苏版的产生、发展与欧洲"中国热"大潮密切相关,两者在时间和阶段性上都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同步性。姑苏版随着清中期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欧洲的"中国热"现象而产生,并在被这轮大潮推向辉煌的发展顶点后,又随着清朝禁关和"中国热"的降温而趋于衰落。
简介:中世纪音乐的基石男声歌唱,既是教会音乐的主体,又是世俗音乐的主流。从中世纪教会音乐兴起的男声合唱,是欧洲近现代合唱艺术的先声;从男声歌唱培训起步的中世纪教会音乐学校,是欧洲近现代音乐教育体制的先驱。文章试以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发展为主要线索,力求探讨男声歌唱在中世纪音乐历史进程中的特殊价值,及其对后世音乐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简介:文章试图借用胡琴艺术的一部分"历史音响",进一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胡琴作为20世纪中国器乐艺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整体的结构系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第二,目前所存见的胡琴"历史音响",为这门艺术的文化建构发挥了何种作用?第三,今天强调胡琴艺术的"历史音响"价值,对于当代胡琴艺术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当代的胡琴演奏家应该与前辈人比什么?
简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张亚莎教授曾长期在西藏工作并进行实地艺术考察,在此基础上,对以西藏山南的扎塘寺壁画、艾旺寺雕塑为主的"萨玛达类型"的寺院佛教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从而勾勒出后弘期初期"萨玛达类型"的演变轨迹、艺术渊源,并衔接前弘期与后弘期初期的艺术发展史。该著作图片众多,且多为彩色,边读边看,给人一种栩栩如生,自己处在满壁画的佛堂里的感觉,还有作者的犀利眼光、独特的思考能力、大胆的推理等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本论文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简介: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独特的一种电影类型,在中国的电影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在21世纪,也就是中国电影走向产业化,形成"大华语圈"电影观念的今天,武侠电影又该如何定位?本文试图从大陆主流商业片、合拍背景下的香港电影、央视的电视电影以及带有作者电影色彩的武侠电影出发,勾画出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格局。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也称TECHML)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实践运动正式拉开帷幕。1948年,声音技师皮埃尔·舍费尔(PierreSchaeffer1910-1995)在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制作了一些以"自然"声音(如一列火车和一架钢琴)为基础的磁带练习曲。通过对声音各部分的剪辑、变化回放速度、让磁带"反转播放"和"录音叠置"——对不同声音进行组合等方式,尝试将任何自然的声音加工处理成一个"声音体"。舍费尔称其为"具体音乐"。
简介:《新世纪序曲》从既往声乐协奏曲体裁探索的成就中发展出表现空间和音乐寓意,表现了新世纪到来之际人们思绪万千的情致,并将这些情致用丰富多变的演唱技法于曲中展现,编制出一幅幅色彩对比强烈的浓墨重彩画卷。作品昂扬向上的主题音乐、波折变化的结构层次、多声叠加的色彩空间使其在体裁的特色发展上予以充分发挥,也使女高音的演唱技术能得到充分施展。
简介:美国艺术史家迈耶·夏皮罗(MeyerSchapiro)撰写的《现代艺术:19-20世纪》收录了作者贡献给现代艺术的数篇精彩论文,包括塞尚、凡·高的研究,库尔贝与大众图像的研究,军械库展览及其对美国新艺术的影响,抽象绘画性质的讨论等等。被誉为"美国艺术史教父"的夏皮罗在此书中以万花筒般包罗万象的视野呈现了现代艺术家与新艺术创作的种种特征,观点新颖,思想深刻。针对研究对象的差异,作者采取的切入角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说书中的
简介:追溯20世纪江西省的赣剧教学,成果丰硕,人才辈出。赣剧教学大多以传统剧目教学为主,其表演讲究"四功五法"。赣剧教学目前正面临后继无人之困境,保护与传承令人堪忧。本文忠实记录赣剧老艺术家的口述回顾,力图揭示赣剧教学的部分发展脉络,为弘扬江西传统戏剧文化提供参考。
简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发生了覆地翻天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美术史学亦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中国美术史学研究在美术史分期、美术史观、写作方法及编撰体例等方面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情形,从而使得具有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史学得以确立。此外,文章亦探讨了此时期美术史学研究对当下研究的三点启示。
简介:弗朗西斯科·波洛米尼是17世纪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师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对波洛米尼的重要作品,罗马圣卡罗教堂和圣伊沃教堂的分析,阐明17世纪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并不是一套非古典主义的手法,而是在文艺复兴基础上更自由地运用古典元素和形式,发展了之前的文艺复兴建筑语汇,在艺术精神和设计方法等方面均有重要革新。
简介:蔡国强往往被看成是靠贩卖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而成功的中国艺术家,的确,焰火是蔡国强最重要的艺术媒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证明他已将焰火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的《草船借箭》和《收租院》也只有谙熟中国文化历史的人才能品出个中意味。但是,长期在海外生活、饱受国际文化熏染的蔡国强也越来越自觉地将艺术表现的主题扩展到整个人类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他的《不合时宜:舞台之一》取材
法国工艺 从中世纪到21世纪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季观之
新世纪以来军旅题材电影的创新研究
屏蔽内心:新世纪文学的外向化趋势
从何开始——关于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开头
19世纪现实主义油画内涵的思考
解读20世纪30年代电影史
浅析中世纪的西方字体设计与纹章设计
“姑苏版”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热”
中世纪音乐中的男声歌唱及其历史地位
历史音响与20世纪胡琴艺术的文化建构
谈《11世纪西藏的佛教艺术》中的新颖观点
新世纪武侠电影新现象——后“卧虎藏龙时代”的中国武侠电影
20世纪西方音乐概览(之十三) 电子音乐
从声乐协奏曲体裁发展语境看《新世纪序曲》的艺术创新
人性的回归——读夏皮罗《现代艺术:19-20世纪》
20世纪60-90年代赣剧教学与传承回顾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研究述评及启示
波洛米尼与17世纪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
占领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装置艺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