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洛地民族音乐理论家、中国音乐史学家。祖籍浙江诸暨,1930年生于上海。1949年高中毕业即在浙江省文化(处、局)厅所属单位工作。其间1951—195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专修班学习;1990年在浙江艺术研究所退休,研究员。早年从事音乐、戏剧创作。1979年后主要从事民族文艺理论研究,着重于对民族音乐、民族戏剧、词曲的本体构成及其结构研宛。兼及古代文史研究。在音乐方面,提出"樂"本于原始祭祀,在先泰曾有自商"乐至礼至"至周"礼至乐至"的转变。指出"六
简介:<正>二、音乐又是能激动人心的艺术音乐是表达的艺术,这也就是应研究其全部结果的论点……。表达,广义说,就是使简单或复杂的思想与内心活动变成可以被接受的。音乐特别善于表达后者,但音乐完全没有局限于此。人们说,音乐表达内心活动,并未断言,说音乐能够解释这一或另一个人体验的是什么。音乐可以做的更多,它引起听众的激动,它可按自己的意向产生出悲哀或欢乐的印象,对听众产生某种磁力作用,以此为中介,把听众带向其他有感受的人。音乐不只是表达的艺术,它还是能引起激动的艺术。音乐是以其激动的范围来表达的,这也就是它与只能表达于理智的语言的不同点。这一差异说
简介:拔·赛囊拔·赛囊,公元8世纪时人,具体生卒年不详,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手下名臣,藏传佛教前弘期领袖之一,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重要历史和文学名著《拔协》。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才识过人。早年即侍奉吐蕃三十四代赞普赤松德赞,曾被派往当时盛行佛教的中原地区,唐肃宗满足其要求,送给大量蓝纸金字的佛教经典,还有“颇罗弥”(即金裹银)帽子、宝瓶、托盘和锦锻及珍珠链等物品。拔·赛囊的长安之行,对佛教在吐蕃的传播、吐蕃与内地的联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他回到吐蕃时,情况已有变化,王廷内部崇苯的势力在反扑,使崇佛的赞普一时亦无能为力,拔·赛囊被排挤,贬到芒域(今吉隆一带)担任地方官。他在吉隆主持修建了两座寺庙,反佛势力为此更施加压力,逼迫赞普撤掉他的官职。拔·赛囊便前往天竺大菩提寺和那烂陀寺朝圣。后在尼婆罗遇到著名佛学大师寂护,在他的请求和联系下,获得赞普的邀请,寂护赴藏传法。赤松德赞与拔·赛囊等亲信大臣密商将反佛大臣玛尚·仲巴结活埋,拔·赛囊即奉命前往尼婆罗迎请寂护。寂护抵藏后,讲解佛教的道德规范和基础理论,引起赞普的浓厚兴趣。但不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