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巴金是四川成都人。他于1904年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1936年,巴金在大上海已是声誉卓著,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家》,深深唤醒了年轻一代。此时巴金收到了许多的书信,追求他的人很多,来信中,有一女生写的信最多,言词却不多,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简介:中国当代文学泰斗巴金老人,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终年一百零一岁。当晚我惊闻噩耗,欷歔长叹,感慨不已。先是因为一个特殊机会,后来由于工作关系,我一生同巴老有过多次接触。其中三次,使我终生难忘,刻骨铭心。
简介: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门正通顺街“李家大院”。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自《诗经》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笔名王文惠、欧阳镜蓉等;巴金是其1929年发表处女作《灭亡》小说时始用的笔名,沿用至今。1923年秋天,巴金从成都东门乘船离开故乡到了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读书。1927年旅居法国巴黎时,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
简介: 文坛巨匠巴金仙逝,社会又兴"巴金热",忆人说书,深沉缅怀.谈论最多的,是他的小说.,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品,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风靡一时.关于这部书诞生的前后,也是充满故事.……
简介:巴金被誉为20世纪的良知。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在那样一个诚信遭遇尴尬的年代,谈论巴老,纪念巴老,研究巴老成了许多人拂之不去的情结。
简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巴金即将迎来他的99华诞。鲜为人知的是,对于这位准百岁老人来说,武汉是他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一座城市。1938年3月27日,在抗日的烽火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汉口宣布成立,以长篇小说《家》驰名文坛的巴金当选为协会理事。然而,在隆重的成立大会上,巴金的身影并未出现,此时他正奔波在从居住地上海往广州的旅途上。在广州生活的几个月里,巴金不断地接到武汉一些文艺界朋友的来信,介绍这座处
简介:在我的书柜里一直珍藏着一本巴金先生亲笔签名的《文艺日记》。这是1986年上海书店继出版《生活日记》后编印的又一本日记。8月28日日记编者丁景唐同志和我们一起到巴老家里,把样本送给他,巴老看了很高兴,给我们每人一本日记还在上签了名,并一起摄影留念。
简介:中国当代文学泰斗巴金老人,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终年101岁。当晚我惊闻噩耗,唏嘘长叹,感慨不已。
简介:柏林国家博物馆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亚洲艺术品的陈列,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中国的丰富的馆藏。我们一直在寻求和藏品的来源地(比如中国)的近距离对话,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相互理解的加深,它建立在互惠和互动的基础之上。
简介:
简介: [小明登场] 最近浑身上下难受,烦啊,烦得特别想堕落一下.成天被管着,应该放纵一下,比如一口气吃他三颗大白兔,扎数学老师的自行车轮胎,喝一瓶咳嗽糖浆什么的.……
简介:那一天,春衫红袖,桃花人面。寂寞的行程,幸得一路的暖阳与和风作陪。使得惆怅的心,不至于涸散。漫步在陌生的地方。小家碧玉的清雅与灵秀,古朴与现代和谐相融。如久远的桂花酿,清幽的甘醇,终年无消无长。一路行来,看到葱笼的林木,静止
简介:《诗》训零补吕朋林古人有云“诗无达诂”,此言虽过,亦道出其事之难。自汉迄今,为《诗》作训者众矣。有诸说并存,“未知孰是”者①,有各执一端,“递相非笑”者②;有新训迭兴,犹无确解者。今不揣浅陋,作零补数条,或助、正旧说,或增以新见;至若“新见”与旧说偶...
简介:李零先生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了。不过,我认识先生的时候,他虽然已小有名气,但还不像今天这样明明赫赫。也许可以说,我是目睹了先生从一名普通的北大老师,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为一位举世闻名的学者的艰辛历程。我于1992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读本科。当时的古文献专业,负担着一个国家重大项目,就是整理全宋诗。在化学北楼的西侧,有一个半独立的小楼,小楼的一层有一个古文献研
简介:一辆二手的吉利轿车最近被朋友低价转让给孔龙震先生。相比他之前奔驰在厦门码头与山路上的大卡车,这位前卡车司机进入新驾驶室时无需抬脚高攀,却不得不俯身低头。
简介:智慧化博物馆打破了传统博物馆文物与人的距离,通过新型的信息技术将传统博物馆无法解决的几个问题一一化解,打破僵局,使文物与人的关系更加接近,并且建立了立体网状的信息交互结构,使文物信息"孤岛"的情况得以改善。本文总结了传统博物馆传播文化的方式的几个弊端,通过现有博物馆在智慧化上做出的成果,展望博物馆智慧化后文化传播的多种优点,说明智慧化博物馆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简介:与李零一起吃过饭的人都知道,他喜欢'软烂'的菜,比如豆腐、西红柿炒鸡蛋、面条等,如果吃舒服了,他会学用内蒙古临河农村老乡的话,道一声'如此.'(他曾在临河插队)。因为知道他爱吃西红柿炒鸡蛋,朋友请饭,有时要点两份西红柿炒鸡蛋,就是为了让他吃个够。桌上的菜很多,好菜不少,有时也会有名气很大的菜,但李零只是主吃西红柿炒鸡蛋、豆腐什么的。现在不少'美
简介:十多前,一位朋友撰文指出藏族文化正在形成一股新的人文热潮,他的意思是说,不仅有关藏族文化的学术研究将持续走强,就是大众文化层面上的“藏族文化热”也将日炽月烈。的确,藏族文化热起初还只是一些从域外归来者的谈资,因为他们在欧美国家分明感受到了大众对西藏的兴趣。
简介:题记:李零老师现在在学界声名正盛,我既高兴,又有点担忧,担心名气会扰了他的清净。今年老师七十岁了,希望他能够'从心所欲',在得到应有的承认的同时,依然可以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作为李老师学生里最不才的一个,我没做出过多么重要的研究,平时也不敢打扰老师,近年来的联系比较少。值此之际,就写一下我的考博始末,讲讲我是怎样成为李老师学生。
巴金的爱情与婚姻
我与巴金的三次会面
巴金故居查考记
巴金成《家》轶闻
巴金文学传记印象
巴金在武汉的“火热”生活
巴金先生的一则题词
我同巴金的三次会面
近距离对话
巴金和冰心的最后一次长谈
小明日记——第9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这是我爱你的最好距离
《诗》训零补
李零先生侧记
作用距离较大的水下测距系统
卡车司机距离画家多少公里
打破文物与人的距离——浅谈智慧博物馆与文化的传播
李零就爱做学问
让你的想象与真实的西藏没有距离——评“《中国西藏》视点”丛书
与李零老师的师生缘起——我的考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