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韦协》是首部系统记载佛教传入西藏的早期重要史籍,记述了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臣韦·赛囊迎请寂护和连花生两位大师入蕃传法、修建桑耶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5部分。(1)有关吐蕃赞普拉脱托日年赞至赤德祖赞时期佛教在西藏最初的传播情形的记述。(2)有关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使者赴唐朝引入佛经和从印度迎请菩提和莲花生大师前来吐蕃传播佛法的记载;记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寺过程和佛经翻译以及佛法在吐蕃传播过程中与苯教的斗争;(3)记述印度佛教中观渐门派和唐朝禅宗顿门派之争。(4)一小段增补的内容,极其简略的语言记述了9世纪上半叶赤祖德赞时期的宏法业绩;(5)另一段增补的内容,是9世纪初牟尼赞普时期的佛苯之争的一段记述。翻译《韦协》,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目的是为国内藏学界,尤其是为吐蕃史研究者和藏传佛教史研究者提供这一部史学名著的汉译文,弥补《韦协》只有英译本、无汉译本的缺憾。
简介:“巴字水”这个地名对于现代的绵阳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但“巴字水”在古代绵州,却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景观。古代绵州,原来在涪江东岸沈家坝及东河(涪江绵阳城东一段)河床一带。涪江从青衣坝(今青义坝)流至彰明河坝,经何家濠(今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处,即在绵州城北向西一折为二,一股大约经今平政河一段、西山脚下流至今董家沟、三汇高架桥处入今安昌江河道(今临园路市委党校一段,三汇路高架桥一段地势较为低洼,亦可见到故河道痕迹)。两股江水汇合后绕州城向南流至南山代家湾,再向东绕过南山东头向东南流去。安昌江从西流来,在三汇高架桥处与涪江汇合,芙蓉溪则在今沈家坝向南流入涪江。若遇涨水,登上南山远望即可看到涪江南流至州城之北即折向西成为两股流至今飞来石山下与安昌江汇合成一股,向南再向东兜着绵州城如巴字形绕个圈,故称“巴字水”。
简介:老作家巴金是我最敬重的文学大师之一,不仅因他创作了《家》、《春》、《秋》等享誉中外的文学名著,更重要的是他忠诚于人民文学事业。认识巴老是我一生中很幸运的事。那是在1962年5月,上海市召开第二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我作为军队代表应邀出席。在划分小组时,我被分
简介:室韦-达怛史是中国北方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就目前来看,又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室韦是北朝至辽金时期见诸汉文献记载的北方族。达怛一名最早见于突厥文碑铭,是突厥语族部落对室韦人的又一泛称,唐后期为中原人沿用。室韦一达怛同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后唐、后周、北宋等中原政权以及北方草原的突厥、回纥、黠夏斯、沙陀、党项、吐浑、契丹、女真等族都有过程度不同的交往,在北方民族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室韦一达怛中,语言属于东胡一鲜卑后裔诸语言的部落占主要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室韦名下囊括的鲜卑后裔部落,由于达怛、阻卜等名称的相继出现而逐步减少,达怛的涵盖范围则逐渐扩大,一些非室韦系部落或与室韦部落有密切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