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杨兰春以《朝阳沟》为代表的现代戏曲作品,经受住了大浪淘沙,迄今依然保持着青春活力。这不仅是因为内容反映现实、贴近人民生活,而且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杨老编导的戏,具有醇厚、芬芳的乡土味和中原地域色彩。特殊的对象范围———河南农民,特殊的语言方式———俗白而又凝炼的诗化的中州语,特殊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传统戏曲小说、曲艺的明朗、抒情的喜剧风格,里面蕴涵了深深的农民性、大众性。河南豫剧来自民间,是大众的,特别是农民的戏曲。杨老编导的戏曲大都取材于农民,被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为“农民戏”。在这些农民戏里,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血肉丰盈的农民形象:老支书、二大娘、拴保等等。这些农民形象,填补了戏曲舞台的空白。塑造舞台形象是戏曲创作的中心。杨老编导的戏曲,能魅力经久,就在于他成功地塑造了这些舞台艺术形象。在农民性这个话题上,杨老谈了自己作品着重表现这方面的来龙去脉:1953年,他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省豫剧团(豫剧三团的前身)。那个年代已揭开了戏曲改革的序幕,明确提出“戏曲现代化”的口号。他不愿躺在传统戏的遗产上吃现成饭,决心写点反映农村新人、新事物的东西,这也是他最熟悉的。因为他自194...
简介:江苏省吴县市的洞庭东山地区,自明清以来就是经济富庶、商贾云集的风水宝地,闻名全国的“洞庭商帮”便萌发于此。春在楼的主人金锡之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一、春在楼的故事金锡之(1881~1960)少年时,他随同乡席微三前往上海一家典当行作学徒,因其聪明好学,几年以后就出任了日商取引所(交易所)的理事长。随后他又自设商号,经营棉纱、棉布、石油,曾一度被推举为上海纱业公会会长,届时家产已逾百万。在商海奔波了二十几年,衣锦还乡的夙愿触动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921年,金锡之返回家乡苏州东山,征筹地产,着手建造新宅。由于金锡之在东山镇属地位低微的平民,虽然已经持有百万资产,还是要遭遇当地的“席、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