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电子包作为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的产物,颠覆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实现了处处、时时可学。本文主要介绍'电子包'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利用'电子包'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 标签: 电子书包 英语阅读教学 实践研究
  • 简介:此辑佚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续编》、鲁迅《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三卷之《魏予》、《任子》和朱谦之《新辑本桓谭新论》为参照文本,辑佚包括三类内容:上述五人辑本未见且今人未辑者、辑佚误入者、辑文相异较大者。

  • 标签: 汉魏子书 辑佚
  • 简介:哲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书籍,人类能有今天这样的文明进步吗?大凡有成就的人,总是好学不倦,一辈子都在读书。

  • 标签: 读书方法 文明进步 食品 人类进步 不求甚解 泛读
  • 简介:明清时期朝鲜的“书籍辨诬”是中朝宗藩关系的特有产物,论文从宗系辨诬、即位辨诬、交倭辨诬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它们彼此交融,共同指向是有助于确立王权正统的宗藩秩序,书籍辨诬在实质上构成了“书籍外交”。朝鲜四百余年对书籍辨诬投入巨大心血和精力,主要是出于对王权正统与宗藩关系的考虑,也源于朝鲜君臣在政治利益上的一拍即合,这进一步反映了朝鲜王权的脆弱性。面对朝鲜的书籍辨诬,明清王朝掌控着话语权和主导权,将之作为有效的政治杠杆为自身的皇权正统和两国宗藩关系服务。“书籍外交”是朝鲜在其“小中华”意识驱使下抢救本国政治话语和维护王权正统的必然体现,也成为“小中华”意识发展和转变的契机。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朝宗藩关系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政治性和战略性的。

  • 标签: 书籍外交 书籍辨诬 正统 宗藩 小中华
  • 简介:1955年的春季,我去西单买鼓词的小唱本。记得我骑车走进一个大院子里,一位陌生人对我说:“这里是北京市文联,你找谁呀?”

  • 标签: 子书 老舍 北京市 陌生人
  • 简介:<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保存民国档案的中心之一,其馆藏卷帙之浩繁,内容之丰富,为国内所罕见。早在50年代,它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就开始进行《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和《中国现代政治史大事月表》的编辑工作。近年更有《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1912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史专题档案资料丛刊》、《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书》和《民国党派社团史料丛稿》等档案史料书籍陆续编辑出版,以下摘要作些介绍。《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1912年至1949年)》这是一部按不同政权阶段分辑编纂的一套大型综合性档案资料汇编。已出版的一至四辑(第五辑《南京国民政府》正在编辑中)凡1200万字,全20册精装,汇集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重要档案文献史

  • 标签: 中华民国史 国民政府时期 档案史料 南京国民政府 档案资料 北洋政府时期
  • 简介:阮元编刻书籍考略陈东辉阮元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对我国的学术、文化和教育事业都作出了很大贡献。由于他勤奋治学、刻苦钻研,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因而在经史、训诂、文字、校勘、文献、历算、舆地、金石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尤以训诂、考证之学见长...

  • 标签: 《经籍纂诂》 《畴人传》 《十三经注疏》 皇清经解 《尔雅》 训诂学
  • 简介:中外既有的书籍史研究为数甚夥,就西方书籍史研究而言,目前正在由书籍史研究转向更为强调读者角色的阅读史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对晚清书籍史/阅读史研究情况作了梳理。参考中西方书籍史/阅读史的研究成果,在所掌握的史料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关于开拓晚清书籍史/阅读史研究的一些设想,希望能对读者有些许提示作用。

  • 标签: 书籍史 阅读史 阅读 文本 读者 晚清书籍史/阅读史研究
  • 简介:田秋的《诫子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读这篇文章不仅会被他的思想和个性所打动,还会熟悉他生活的时间和地点。至于这篇文章的特点,他首先"警告"了后人,希望通过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来激励他们;其次,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入手,树立榜样,利用示范效应和模范的力量,启发和教导其后人;第三,从后代的角度来看,他主张"保护"家庭和私有财产,但明确要求后人坚决拒绝不当的"权力利益",即权力所获得的利益。

  • 标签: 田秋 《诫子书》 思想特质
  • 简介: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出土了大量的简帛书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孔壁和汲郡。凡《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之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都有所发现,使我们亲眼目睹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古书原貌,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我们重新认识传世文献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是将已出土的主要简帛书籍按《汉书·艺文志》的分类相应列出,对其内容及学术流派作了筒略的介绍。

  • 标签: 出土 简帛文献 分类
  • 简介:许慎作《说文解字》在说解中经常引用书籍及通人所说来解释文字的形、音、义,正如他在'序'末所说: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征,稽撰其说。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因为他有'博采通人,至于小大'的话,虽大多数引用古文经,也采取今文经。如《诗》以毛氏为主,也用了《鲁诗》、《韩诗》;《春秋》以左氏为主,也引用了《公羊传》等。详下简表。所以段

  • 标签: 鲁诗 韩诗 《孝经》 古籀 周官 《书》
  • 简介:书籍版面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者通过版面文字、图形、颜色的不同组合排列,对阅读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冲击,给阅读者以美的享受。文章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以中国客家博物馆丛书为例,从书籍的封面设计到内页设计作简要探讨。

  • 标签: 书籍 版面设计 文字 图形 颜色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相关出土材料,探讨刘向编订《晏子春秋》之前晏子故事的流传情况。从河北定县八角廊汉简、阜阳汉简、居延新简中的相关材料看,在刘向编订《晏子春秋》之前,有关晏子的材料确如司马迁、刘向所言,种类繁多,流传广泛。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里的相关材料看,晏子故事早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广泛流传。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有关晏子的一类书籍的流传情况,也有助于梳理它们与《左传》、《韩诗外传》、《说苑》等古书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出土文献 《晏子春秋》 晏子书 流传情况
  • 简介: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物质层面需求的提高,简单形式的文化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充实自己的要求。本文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为载体,意在通过书籍设计的感官体验的营造,品味书籍设计的魅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起到了弘扬中国民俗文化的作用。

  • 标签: 五官感受 营造 二十四节气
  • 简介:广东是中越书籍交流的重镇,它不仅是越南使臣选购官书的重要地区,而且清代广东的地方文献曾影响了越南古典文学的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木鱼书曾经在越南产生过深度影响,越南汉喃研究院所藏的木鱼书抄本《新出偷诗稿》即是这种影响的遗存,它也是目前所发现的第一部越南重抄本木鱼书。木鱼南音《花笺记》还造就了越南古典文学名著《花笺传》,这体现了广东地方文学与越南民族文学的融合、交汇。从现存的越南古籍来看,广东的说唱文学曾随着越南华侨的步履而流传于海外,而越南的俗文学作品也曾在广东佛山大量刊刻过,联系中越文学交往、越南古籍在粤东的刊刻等其他因素来看,在清代存在着一条以广东为枢纽的中越书籍交流海上通道。

  • 标签: 地方文献 越南 木鱼书 刊刻 书籍交流
  • 简介:如果让我为明代出版史拎出一个关键词,我首先想到的是“艺术”。其实,最先发现这个关键词的不是我,我这篇效颦时贤之作,打算从三个方面分析明代出版的艺术化倾向。

  • 标签: 明代 艺术品 书籍 案头 “艺术” 关键词
  • 简介:清代前期,日本处于江户时代的“锁国”时期,只有中国的“唐船”和荷兰船舶获准驶入长崎港,合法展开贸易。随着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通商,唐船源源开往长崎,江南刻印的书籍成为输日的大宗商品,在书籍流通史乃至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至今未见人系统研究。本文主要依据较少为人引用的日本学者永积洋子的《唐船输出入品数量一览1637—1833年》一书和著名中日文化交流史家大庭惰整理的尚未为人引用的三份输日汉籍书目,探讨清代前期江南书籍输日的数量,书籍的出港地,输日书籍的内容、价值,以及江南书籍刻印与流通市场等问题。

  • 标签: 清代前期 江南书籍 流通日本
  • 简介:明代官修书中的《洪武北平图经志书》、《工部志》等均已亡佚;《永乐大典》曾辑《顺天府志》20卷,由于《大典》罹难,主修《光绪顺天府志》的缪荃孙从《大典》劫余中仅辑得其中的7-14卷。虽称《永乐顺天府志》,由于《大典》成书时“北京宫殿”尚未正式动工,因此,缪氏所辑虽失原书首尾,与“北京宫殿”的营建并无直接关系。其后,景泰朝所纂《寰宇通志》、天顺朝修《明一统志》,对皇城的记载均只寥寥数语;《弘治会典》不载皇城尺度;万历《顺天府志》无皇城相关著述。因此,现存明代官修书籍中明确记载皇城规制的著作实只万历朝所修《大明会典》一部。由于这一原因,清早期官修书籍对皇城的记载大多沿袭《万历会典》体例,直至中期才开始发生变化。本文即是明清两代官修书籍对皇城记载的承沿及其尺度关系的探讨。故本文大要为:1、本文所据明、清官修书籍及其版本;2、明、清官修书籍中的皇城记载与变化;3、几种不同皇城尺度的比较;4、从《万历会典》的记载与宣德朝的皇城拓展看明初皇城周长。

  • 标签: 明朝 清朝 官修书籍 皇城 皇城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