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年鉴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年鉴资料具有权威性和连续性,是人们了解国情、区情、行业情况,以及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资政咨询的工具书。质量是年鉴的生命,是年鉴的价值所在,为规范各级年鉴的编写质量,树立精品意识,中指组先后启动中国精品年鉴工程、公布《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每年组织一次全国年鉴质量评比,其目的就是要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年鉴,年鉴编纂必须:观点正确、框架科学、资料翔实、记述准确、编写规范、编辑出版符合国家标准,以此可见,年鉴质量问题是年鉴编辑工作中永恒的主题。
简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成立于2006年5月,为全国首家高职院校国学院。国学院成立后,开设了全校公共必修课《国学精粹》,采用了理论精粹与国学体验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开办了'城市国学讲坛'和'企业家国学讲坛',形成了学校的文化品牌;组建了各类国学社团,成为校内外普及国学的主体;建立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质教育培训基地,提升了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生活品质;主办或承办全国性国学活动或会议,如'中国古琴名家音乐会'等,彰显了学校的国学教育特色。
简介:2015年3月20日我国博物馆行业开始正式实行首个全国性法规——《博物馆条例》,将博物馆的三大目的做了序次调整,将"教育"提到了首位。无论一个博物馆藏品的价值如何,它们都是发挥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职责的媒介,而串联一系列展品的展览,其本身亦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这一首要功能的最主要手段。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人更主动自愿地走进博物馆享受惠民成果,既收获知识,又享受快乐,目前已经成为文博界努力的方向。如何让博物馆成为观众心中的文化乐园,各地博物馆已采取诸多举措,其中,开展教育活动是一种卓有成效的途径。鸦片战争博物馆,是一座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和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其《鸦片战争》陈列展览自2016年12月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专门为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打造的活动场所——"探索工坊"更是获得无数观众点赞。孩子们在"探索工坊"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欢乐,这里成了他们心中的文化乐园。
简介:民族职业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民族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其发展经历了以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为主的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恢复阶段(1978—1998年)、以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为主的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阶段(1998—2010年)、以推动民族品牌产业发展为主的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提升阶段(2010年—至今)三个阶段,呈现出坚持离农与适农互促的民族职业教育质量政策、深化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结构的民族职业教育体制政策、体现政府财政拨款为主渠道的民族职业教育经费政策和注重选拔高学历师资的民族职业教育教师政策等特征。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应推进其教育质量政策向"个体人"多元化发展、体制政策向协调各级各类教育转变、经费政策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变和教师政策向多元任用资格转变。
简介: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今天,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前提,笔者提出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来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路,并于2017年10月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部分学生为调研对象,进行了高职旅游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思想现状和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笔者深入了解了学生们的现实思想情况,详细分析了高职旅游学院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现状.调研中,绝大多数学生经过自我思考及剖析,提出希望开展“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此提升自身“匠”的精神品质以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并能够认同体育精神与工匠精神的互通有无.由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利用体育课程“知行合一”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以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更好的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简介:实习生是酒店员工队伍的储备力量和有益补充。本文以酒店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纵断调研法,先后两次在广州、福州、厦门、杭州等12个城市的19家高星级酒店收集数据。采用第一次收集的462份有效问卷进行前期研究,使用两次均填写完整的401份有效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检验及回归分析,探讨了酒店实习生的正面心理资本、组织社会化、职业承诺与留职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实习生的正面心理资本对其组织社会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正向预测实习生的留职意愿,且组织社会化在正面心理资本与留职意愿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同时,酒店实习生的职业承诺对组织社会化在正面心理资本与留职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
简介:采用熵值法从城镇人口聚落、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方面对山西省96个县市2005和2011年两个时期的乡村性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10.0软件和Geo-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乡村性空间差异的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县域乡村性减弱但各县市差距扩大;乡村性空间格局总体保持稳定,乡村性弱的县市多分布在中南部,位于汾河谷地、铁路沿线,乡村性强的县市多分布在东西北部的山地地区。(2)乡村性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且集聚中心不断强化,冷热点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热点区分布在大同东北部、忻州西南、吕梁北部、运城西南、临汾西部,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太原、吕梁、晋中交汇处以及晋城、长治交汇处。(3)产业发展、交通区位、资产投资及空间近邻效应是影响山西县域乡村性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