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停兑风潮之缘起袁世凯统治时期,由于连年内战,军费开支浩繁,外债还本付息,需款很大,他又为恢复帝制动用公款,国库早已空虚。帝制失败,各省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与北京政府势力日益衰落相呼应,财政也陷入了极度困顿之中。1916年度中央预算中,总计岁入31517万元,岁出30017万元,收支相抵尚余1500万元。但实际上,岁入中约有8000余万元是很难兑现的虚数,而岁出中还有未核入的新增支出之款,因此,估计1916年亏数当在8000万元以上。当年各省解款预算原为4231万元,由于各省纷纷借故要求减免,结果改为2574万元。4月,鉴于滇、黔、桂、粤脱离中央关系,蜀、浙、闽三省亦有独立之势,外省款项不复解
简介:(一)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受到日益发展的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而在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之后,很自然地又要把工人阶级当作可以依靠来进行革命的主要社会力量.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深入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到劳动场所去进行调查研究.这些成人教育活动使知识分子和劳动群众的接近进一步深入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种情况,在1920年的“五一”劳动节已经有了明显的反映.在1920年以前,中国从来没有大规模地纪念过五一劳动节.1919年,北京《晨报》副刊在李大钊帮助下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出专号纪念这个节日,但就全国来说.反应并不热烈.李大钊当时曾作了这样的预测;“我们中国今年今日,注意这纪念日的人还少,可是明年以后的今日,或者有些不同,或者大不同了.”1920年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证明了李大钊预测的正确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