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液氧/煤油发动机使用的接触式端面密封存在端面温升大、重复使用性能不理想等问题,首先采用无限长平面平行槽的惠普尔理论构建非接触式端面密封计算模型,然后仿真计算密封结构参数对气膜刚度以及泄漏量等密封性能的影响,最后以最大气膜刚度为优化目标,对非接触端面密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低温运转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正确性和非接触式端面密封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 标签: 非接触式端面密封 气膜刚度 参数优化 重复使用
  • 简介:在轻质试验件模态测试中采用非接触激振,可以有效避免常规模态测试中激振器动圈附加质量和附加刚度对结构动特性的影响,避免锤击法引起的连击、振型不连续和应力集中等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非接触激振力产生的原理,根据该原理设计了一套非接触激振设施,并在一轻型机翼模型模态测试中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基于非接触激振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对于轻质试验件及柔性飞机的模态测试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 标签: 非接触激振 模态测试 涡电流
  • 简介:摘要:本文描述了加热带的设计思想方法以及应用范围,给出了加热带设计功率计算方法以及匀热层厚度的确定,通过数值建模仿真计算确定了加热带的电阻丝间距。试验表明电阻丝加热带在热试验中安全、可行。

  • 标签: 接触式加热带 有限元分析 优化
  • 简介:针对某复材与金属连接件高温下由于热不匹配产生高水平热应力的问题,建立了包含多接触约束的有限元模型,对该连接件进行纯热和力热联合作用下接触分析,比较了不同间隙参数下计算结果,确定了复材与金属基座之间的初始间隙大小,从而降低了连接区域热应力水平,提高了连接强度和可靠性。

  • 标签: 连接件 接触分析 接触间隙 热匹配
  • 简介:法向接触刚度参数对于研究含球较类机械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预估两球体结合面间的法向接触刚度,本文基于粗糙平面间分形接触模型,通过引入表面接触系数以及考虑摩擦因素的弹塑性变形的临界面积计算公式,建立了考虑摩擦因素的两球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预估模型。并利用上述模型对某发动机安装系统中采用的球铰(向心关节轴承)接触刚度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大,摩擦因数、材料的特性参数、粗糙度幅值的减小,法向接触刚度增大;外球面半径固定时,随着内球面半径的减小,法向接触刚度减小;此外,存在一个使接触刚度达到最大值的分形维数值。

  • 标签: 接触刚度 球面 分形接触模型 向心关节轴承
  • 简介:本文利用某型机的轴承尾桨叶,重新设计的尾桨毂、尾操纵组件,实现了不同的尾桨构型,并在通用尾桨试验台上进行悬停状态下不同构型对性能、载荷的影响实验研究,并对多种轴承尾桨构型试验的性能、载荷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剪刀式轴承构型可提高尾桨拉力至少3%以上。

  • 标签: 无轴承 剪刀式构型 性能 载荷
  • 简介:采用大型商业软件ABAQUS/STANDARD对含试验装置的大型加筋壁板试验件(2400×2400mm)和加载情况进行了详细模拟,特别是对由试验件、加载销、传载销和剪切夹具组成的装配模型进行了三维接触分析,考虑了两种载荷工况(纯剪切载荷工况和单向拉伸载荷工况)。结果表明分析与试验具有相当好的一致性,同时揭示了夹具载荷传递规律。为进一步改进试验夹具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试验 加筋板 夹具 接触 比较
  • 简介:为解决复合材料接头强度分析中由于接触造成的收敛困难问题,自定义了具有特殊本构关系的粘接元用来模拟接触,该单元只能传递压力而不能传递拉力。自定义的粘接元被置于两接触对之间用来传递接触压力,从而保证了接触体之间在接触面上的变形协调关系。同时,建立了复合材料单钉接头的三维累积损伤有限元模型。在文献[1,5]的材料性能退化模型基础上,对纤维及基体压缩破坏的刚度退化模式做了改进,并利用自定义粘接元接触技术及改进后的刚度退化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最后,进行了四组相应试验件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自定义粘接元接触技术,以及本文中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自定义粘接元 接触模拟 复合材料 单钉接头 刚度衰减
  • 简介:电推力器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应用的电推力器,启动时间较长,无法用于需要快速响应的场合.空心阴极是造成电推力器启动时间较长的根本原因.加热器阴极是一种新型空心阴极,可使得电推力器的启动时间缩短至1s之内,大大提升电推进系统的响应特性,而且还可以提高电推进系统的稳态工作性能和可靠性.本文介绍加热器阴极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优势,详细论述加热器阴极的研究进展,提出突破加热器阴极技术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

  • 标签: 电推力器 无加热器阴极 工作原理 关键技术
  • 简介:针对尾桨直升机的航向操纵系统进行参数影响分析。目前针对整个航向操纵系统的建模研究难度很大,成果很少,多数研究集中于其中的一个部件一环量控制尾梁,分析时无法考虑部件间的相互影响规律与整体特性。建立了包括旋翼和航向操纵系统的三维CFD计算模型,在验证模型正确性后,对其参数影响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突破传统二维建模只分析尾梁截面特性只关注动量系数的方法,基于三维建模优势,考虑部件间的综合影响。开展了尾梁长度、喷气舵喷口面积、风扇增压与狭缝形状等参数对机身航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到了一些参数影响规律,为后续设计和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 标签: 无尾桨直升机 航向操纵系统 环量控制 CFD 参数影响
  • 简介:利用流体计算软件模拟涡轮级间燃烧室(ITB)三维两相燃烧流场。对比分析引气式ITB与传统ITB性能及流场分布。采用Realizablek—s模型模拟湍流黏性,离散相模型追踪油珠运动轨迹,非预混平衡化学反应模型模拟燃烧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引气式ITB除总压损失比传统ITB的稍大外,其它指标均与传统ITB的相当;但由于该方案不需要额外引气,故提升了ITB发动机性能及应用价值。

  • 标签: 涡轮级间燃烧室 无引气式 离散相模型 非预混平衡化学反应 数值仿真
  • 简介:在分析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国内现有条件下可行且满足精度要求的轴承旋翼挥舞角、摆振角的试验测量方法。其要点为先利用激光方法测得的轴承旋翼静态位移-载荷关系得到角度-载荷关系,结合应变方法测得的轴承旋翼旋转状态下的载荷,最终通过转换得到轴承旋翼旋转状态下挥舞角、摆振角。基于CAMRADII软件的计算分析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表明该方法可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 标签: 柔性梁 挥舞角 摆振角 静态标定 载荷测量
  • 简介:以某跷跷板式轴承尾桨为研究对象,开展具有跷跷板与轴承双重结构特性的尾桨的气弹稳定性分析研究。在考虑了集合型振型与周期型振型两种尾桨振型的基础上,建立跷跷板式轴承尾桨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尾桨转速、尾桨总距及阻尼器阻尼刚度对尾桨摆振阻尼和阻尼比的影响。数值分析研究表明尾桨阻尼器阻尼刚度对尾桨气弹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控制阻尼器刚度可以有效提高该型尾桨气弹稳定性。

  • 标签: 跷跷板 无轴承 尾桨 阻尼器 气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