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9月9日,我国第一颗育种卫星——“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被誉为“金牌火箭”的“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轨道。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育种卫星的情况,我们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研究员。
简介: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于1996年3月建成。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试验任务的指挥调度、飞行控制、分析计算和数据处理中心,是卫星发射试验北京任务指挥所的技术支持单位,也是我国对外测控服务的一个窗口。拥有指挥通信信息处理、监控显示、飞行控制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强、反应快捷、运算精确的现代化控制系统。是对飞船在太空飞行进行指挥控制的“中枢神经”。
简介:主要从世界航天运载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出发,探讨我国研制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的发展思路.
简介: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均探索过利用人在太空执行军事任务特别是执行军事侦察任务的可能性。而唯一被付诸实现的这类项目,就是苏联的“钻石”军事航天站计划。在1975~1976年期间,苏联共发射了3个“钻石”航天站,它们被公开称为“礼炮2”、“礼炮3”和“礼炮5”。有多个乘员组访问过这些航天站,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作为“钻石”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的大型运输补给飞船,虽然从未与“钻石”航天站一起使用过,但却最终成为了现今国际航天站核心舱的基础。
简介: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简介:10月7日凌晨,俄位于巴伦支海的“鲍里斯戈列布斯克”号核潜艇(“海豚级”核潜艇)于莫斯科时间1点30分(北京时间5点30分)自水下发射“海浪”型2级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并将“演示者-2P”试验型航天器送入亚轨道。35分钟后,航天器成功降落在俄罗斯的导弹试验靶场——位于堪察加半岛的库拉靶场。
简介:概括叙述了载人航天推进系统的主要功能与特征,重点介绍了推进系统方案及其关键部件的选择、参数确定以及研制中的特殊要求,最后就航天推进系统的未来发展简要提出了作者的认识和看法.
简介:2005年6月30日下午,中国宇航学会在北京大观园酒店举行了“杜邦·美国航天员中国之旅”新闻发布会。
简介:回顾了航天大国运载火箭及推进技术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美国、俄罗斯等国航天运载器推进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后续发展思路。通过对当前世界主流运载火箭的构型特点和推进技术水平的对比和发展趋势总结,对中国未来发展载人航天运载器和先进推进技术的主要方向提出了建议。
简介:2003年10月10日清晨.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
简介:5月1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承认一名黑客侵入美国军方机构、重要研究所和航空航天局网站,使这些机构控制网络的某些计算机软件受到损伤。
简介: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过程中解体,酿迈出人类开发和探索太空过程中的又一次重大失败。航天技术讲求万无一失,因为一点点的失误和缺陷就会招致前攻尽弃,功亏一篑的后果。这种高见附属一也正是航天飞行一个突出特点。以下列出的是世界进入航天时代以来发生的部分灾难性航天事故。
简介:太空战是21世纪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谁拥有制天权,谁就拥有制空权制海权和制信息权,美丽的天堂将成为航天大国争夺的焦点。一场争夺太空,利用太空,抢占制高点的战争将有可能发生。技术的突飞猛进可从根本上改变现代战争的进程。在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为主的技术推动下,这场革命对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之大,决不亚于本世纪初飞机或坦克的投入使用。因此.航天部队在正进行的革命中正扮演着主角,具有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独特能力。
简介: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震惊了全世界.同时也把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到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面前:新一代的航天飞机何时才能飞向太空?
简介: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巴西总统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计划就两国间的空间合作项目召开讨论会。据俄罗斯国家航天局称,他们可能会加入巴西的VLS火箭计划。此外,他们还可能参与阿尔肯塔拉发射场改建项目(预计经费为20亿美元),以便使地理位置优越的阿尔肯塔拉发射场能够适应俄罗
日本航天失败连连
航天育种 渐入佳境——航天育种专家刘录祥专访
北京航天指控中心突破五大载人航天飞控技术
航天运载器及液体推进技术
苏联“联盟”-“钻石”军事航天站
记航天员的神奇“行宫”
俄罗斯试验新型航天器
载人航天推进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美国航天员的中国之旅
订阅《世界航空航天博览》杂志
中国载人航天推进技术发展设想
为人类航天立功的小动物
航空航天署网站遭黑客袭击
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事故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任务标志
航天部队与现代战争的革命
升级的“太空梭”——航天飞机发展后传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读者调查表
俄巴两国有意就航天计划展开合作
二十一世纪初的航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