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尼安德特人是与现代人类最为接近的进化学上的近亲。他们出现的时间大约在40万年之前,曾经遍布欧洲和西亚,大约在3万年前灭绝。

  • 标签: 现代人类 近亲 尼安德特人 灭绝
  • 简介:在环保问题上,有些科学家提出了独特的观点。他们的观点可以用一个英文单词来归纳,那就是Resilient。Resilient的本来意思是(伸展或压缩后的)回弹,比如说橡皮,你把它压扁了,可是一松手,它又Resilient了。这些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是一个Resilient非常强的物体。也就是说,人类对地球造成的破坏,地球本身能够Resilient。在这一点上,Resilient可以理解为"反弹"或者"修复"。于是,这些科学家提出一个观点:地球可以修复人类行为造成的任何破坏(Earthcouldrecoverfromanydamagecausedbyhumanactions)。为了证明这个观点,科学家们用南北朝鲜作为例子。我们都知道,由于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满目疮夷,几乎寸草不生。就在这片废墟上,北朝鲜和南朝鲜之间划了一条三八线。这个区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人区"。

  • 标签: 压扁 Resilient RECOVER 国家二级保护 在专 国际社会
  • 简介:自从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就成了“万物之灵”,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他高高在上,雄视万物!以至于雄心勃发,连撬动地球都不在话下了,只是,目前还找不到支点。

  • 标签: 地球 人类 万物
  • 简介:诚如霍金先生所忧虑的,近年来,我们人类的行为越来越像害虫,人类现在能够做也必须要做的是,如何发扬光大人类元素,有效去除或削弱生物自私和贪婪的遗传密码,让自己变成益虫!

  • 标签: 人类行为 害虫 遗传密码 自私
  • 简介:钻井就是人们从地表向下挖掘一个筒形的通道,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汲取地下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钻井大体经过了挖掘井技术、顿钻井技术和旋转钻井技术三个发展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中华民族都是处在该项技术的最前列。公元前1500年前后,我国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井”字,春秋战国时期的井深已多达50m,到唐朝时已超过140m。这个时期属于人工挖掘井阶段,井的直径大约为1.5m,人可以从井筒下到井底。

  • 标签: 钻井技术 人类历史 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 中华民族 地下水
  • 简介:2014年7月31日来源:《毒理学评论》由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大学和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发布了一项叫作RISK21的"21世纪人类健康风险评估路线图"。RISK21计划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健康与环境科学学会协调,可能将风险传达的范围扩大到专业技术知识以外。该计划首先专注于暴露评估,并概述了很多旨在最优化信息和试验资源的数据收集步骤。此外,它还描述了如何以最有效方式绘制数据。

  • 标签: 健康风险评估 路线图 人类 专业技术知识 非政府组织 政府机构
  • 简介:人类学家对地震、干旱、泥石流、洪水、飓风、龙卷风、石油泄漏、火灾、流行病、战争、恐怖主义等自然和人为灾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构建了灾害人类学的理论。本文对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述评,分析了这些灾种与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人类学灾害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 标签: 地震 干旱 泥石流 灾害人类学
  • 简介:由于北京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五环路内的工厂将陆续搬迁,搬迁后的土地,使用功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修复成本较高,是否对受污染土地进行修复,需要借助健康风险评价,以便确保人们的健康安全.运用美国的健康风险评价框架,对北京市某废弃化工厂场地进行了健康风险分析,计算了将该废弃场地用作居住用地对人类的健康风险指数及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复.在场地内,分2次进行了3层土壤采样,共采集到80个样品.选取Cr、Zn、Ni、Pb、Hg、Cu、As、Cd、DDT、六六六(HCH)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P)11种超标污染物作为目标污染物,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按照美国EPA的方法,选取了95%置信上限含量进行风险指数的计算.评价结果显示,该场地成人的非致癌风险指数为15.85,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指数为18.17,均超过了非致癌风险指数可接受值1.0,表明该化工厂场地对成人和儿童均有非致癌风险;对成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致癌风险指数为不可接受值(〉1×10^-4),对儿童,邻苯二甲酸二辛脂和DDT的致癌风险为不可接受值(〉1×10^-4),其它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由于案例中的场地将被用作居住用地,建议对该场地进行部分修复.

  • 标签: 健康风险评价 致癌风险 非致癌风险 场地修复 化工厂
  • 简介:研究了6种多氯联苯(PCBs)3,3′,4,4′-四氯联苯(PCB77)、2,3,3′,4,4′-五氯联苯(PCB105)、2,3′,4,4′,5-五氯联苯(PCB118)、3,3′,4,4′,5-五氯联苯(PCB126)、2,3,3',4,4',5-六氯联苯(PCB156)和商业型混合多氯联苯Aroclor1254,两种多溴联苯醚(PBDEs)2,2′,4,4′-四溴二苯醚(PBDE47)、十溴二苯醚(PBDE209)对人类癌细胞生长和斑马鱼脱膜与不脱膜胚胎发育的影响.8种化合物均使用0.01、0.1、1.0、10μmol·L-14个浓度进行1~6d的暴露实验.结果表明,PBDE209在最高浓度10μmol·L-1下对结肠癌细胞HCT116(暴露3d后)和RKO(暴露5d后)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所有化合物均对乳腺癌细胞没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化合物对受精后5~6h(5~6hpf)的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显得比较明显,而各化合物对胚胎的致畸和致死效应又不相同,其毒性强弱依次为PCB126≈PCB156〉PCB1254(Aroclor1254)〉PBDE47〉PCB77〉PCB105≈PCB118≈PBDE209.其中PBDE209在未脱膜暴毒后均无致畸与致死现象,脱膜暴毒后最高浓度才表现出显著意义的致畸作用,而PBDE47在最高浓度下可产生高达80%的致畸率,这说明胚胎绒毛膜具有有效阻挡大分子物质如PBDE209进入的作用.PCBs的毒性效应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如PCB126和PCB105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前者在1μmol·L-1下就引起了显著的致死和致畸效应,而后者即使在10μmol·L-1下也没有显著的效应.实验结果也说明不同类型的实验对象所展示的毒性效应并不相同,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和发育中的胚胎具有不同的影响.

  • 标签: 多氯联苯 多溴二苯醚 人类癌细胞 斑马鱼胚胎 毒性
  • 简介:人与自然,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的历史甚至比“道德”这个公认的最古老的命题之一还要长。

  • 标签: 国家公园 发展史 人类 人与自然
  • 简介: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问题,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非人类中心主义从所谓自然万物都有其平等的存在权利的观点出发,认为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应从过去的纯粹"经济的视角"转变为"伦理的视角",尊重并承认自然界的多方面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否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并不等于否认自然具有价值.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价值的主体只能是人.

  • 标签: 非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界内在价值"观 生态伦理学 生态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