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内提升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0例接受上颌后牙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且上颌底骨量较少的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在微创拔牙后采取上颌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总结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上颌底的高度提升为3到5mm,57枚种植体在6个月时实行上部修复,成功负载,全景片、根尖片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理想,无任何种植体低密度影像,上颌无炎症反应。结论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内提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益,治疗时间短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作为临床常规手术方式。

  • 标签: 上颌后牙区 即刻种植 上颌窦内提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不同方式上颌底提升同期种植修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门诊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6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冲顶法上颌底提升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水压法上颌底提升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31例患者上颌底提升高度为(4.58±1.03)mm,研究组31例患者上颌底提升高度为(4.82±1.6)mm;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31例患者术后各个时间骨吸收高度均显著高于研究组31例患者术后各个时间骨吸收高度;对照组31例患者的疼痛评分为(5.42±1.01)分显著高于研究组31例的疼痛评分(2.03±0.54)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压法与冲顶法在上颌底提升同期种植修复中应用均能起到理想效果,但是水压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并且骨吸收量比较小,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水压法 冲顶法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上颌内提升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的同意开展口腔修复治疗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行常规种植术治疗对比组者,行上颌内提升技术治疗研究组者。观察两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种植体四周骨吸收量,及种植体存活率。结果对比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情况均明显高于研究组,而种植体四周骨吸收量情况则明显低于研究组;对比组种植体存活率为75.00%,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上颌内提升技术的实施有助于患者种植体留存率的提高,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菌斑、出血情况的发生。

  • 标签: 上颌窦内提升技术 口腔种植修复 种植体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底提升术后植骨高度变化。方法13例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不足(<10mm)患者共16个种植位点进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无机牛骨基质(BioOss)。术后即刻及二期复诊时拍摄CBCT测量上颌底提升高度,两者之间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上颌底提升高度从7.95-12.97mm,平均10.37±1.61mm;术后修复完成时间从4-10个月,平均6.0±1.76个月;术后复诊拍摄CBCT时间3-6个月,平均4.31个月,复诊上颌底提升高度从5.83-15.24mm,平均10.07±2.31mm;与术后即刻相比,上颌底提升高度改变幅度从-2.12-5.32mm,平均降低0.30±1.84mm,占术后即刻上颌底提升高度的2.9%,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1)。结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底提升术后短期内大部分位点植骨高度降低,少部分位点植骨高度增加,总起来说植骨高度稳定无显著变化。

  • 标签: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 剩余骨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底提升术后植骨高度变化。方法: 13例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不足 (<10mm)患者共 16个种植位点进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无机牛骨基质 (BioOss)。术后即刻及二期复诊时拍摄 CBCT测量上颌底提升高度 ,两者之间进行配对 t检验。结果:术后上颌底提升高度从 7.95-12.97mm,平均 10.37±1.61mm;术后修复完成时间从 4-10个月 ,平均 6.0±1.76个月 ;术后复诊拍摄 CBCT时间 3-6个月 ,平均 4.31个月 ,复诊上颌底提升高度从 5.83-15.24mm,平均 10.07±2.31mm;与术后即刻相比 ,上颌底提升高度改变幅度从 -2.12-5.32mm,平均降低 0.30±1.84mm,占术后即刻上颌底提升高度的 2.9%,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51)。结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底提升术后短期内大部分位点植骨高度降低 ,少部分位点植骨高度增加 ,总起来说植骨高度稳定无显著变化。

  • 标签: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 剩余骨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传统的上颌提升术给患者增加的手术创伤,简化上颌提升牙种植的手术步骤。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牙科时间就诊患者上颌后牙缺失36例,就诊时间分为2组,每组18例,冲顶组25枚植体,CAS-KIT组32枚植体。分别采用上颌底冲顶提升法(冲顶组)和CAS-KIT工具提升法(CAS-KIT组)进行上颌底提升手术并同期种植。结果冲顶组底高度提升幅度(4.03±3.25)mm,小于CAS-KIT(8.15±3.92)mm。结论冲顶法提升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但提升幅度较小,术中穿孔率较高;CAS-KIT工具提升法手术简单,手术时间中等,提升幅度较大,穿孔率低。两种方法术后失败率和上颌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上颌窦内提升术 同期牙种植 牙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液压式提升上颌底并植入种植体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颌后牙缺失待修复的患者4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随机分成两个组,一个对照组和一个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实验组采用改良液压式提升上颌提升术治疗,同期植骨植入种植体。术前术后CBCT评估上颌提升效果,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有效人数为16例,无效人数为4例。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有效人数为19例,无效人数为1例。结论改良液压式提升上颌底同期植入种植体可以获得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与传统术式相比,患者创伤小、感染率低,安全系数高、舒适度高,临床优越性高,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可作为一种新颖术式进行推广。

  • 标签: 上颌窦提升术 改良液压式 穿牙槽嵴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植入与上颌底位置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在颧牙槽嵴处安全植入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正畸患者的37个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的颧牙槽嵴进行锥形束CT(CBCT)测量和分析,依上颌底位置分为低组与高组,比较2组之间颧牙槽嵴宽度的差别。同时测量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的根长,以确定上颌种植钉植入的部位。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组的颧牙槽嵴宽度显著小于高组的颧牙槽嵴宽度,低组24例,高组13组。男性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长度平均值为12.62mm和12.30mm,女性近远中颊根的长度平均值为11.53mm和11.15mm。结论上颌底的位置决定了颧牙槽嵴的宽度,高组可以为种植体植入提供足够的骨质宽度支持。为确保牙根尖组织的安全,应在根尖上方1~2mm以上植入。男性患者的植入部位约在釉-牙骨质界以上13.62mm,女性约为12.53mm。

  • 标签: 颧牙槽嵴微种植体 锥形束CT 上颌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时使用鼻内镜上颌球囊扩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0月来我院就诊的112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为采用鼻内镜鼻窦开放术的对照组和鼻内镜上颌球囊扩张术的实验组,每组患者均为5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64%)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2.86%)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口鼻道复合体黏膜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79%)低于对照组(12.50%),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鼻内镜上颌球囊扩张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均可获得显著效果,但后者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应用。

  • 标签: 鼻内镜鼻窦开放术 鼻内镜上颌窦球囊扩张术 真菌性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植入与上颌底位置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在颧牙槽嵴处安全植入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 19例正畸患者的 37个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的颧牙槽嵴进行锥形束 CT( CBCT)测量和分析,依上颌底位置分为低组与高组,比较 2组之间颧牙槽嵴宽度的差别。同时测量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的根长,以确定上颌种植钉植入的部位。采用 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组的颧牙槽嵴宽度显著小于高组的颧牙槽嵴宽度,低组 24例,高组 13组。男性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长度平均值为 12.62mm和 12.30mm,女性近远中颊根的长度平均值为 11.53mm和 11.15mm。结论:上颌底的位置决定了颧牙槽嵴的宽度,高组可以为种植体植入提供足够的骨质宽度支持。为确保牙根尖组织的安全,应在根尖上方 1~2mm以上植入。男性患者的植入部位约在釉 -牙骨质界以上 13.62mm,女性约为 12.53mm。

  • 标签: 颧牙槽嵴微种植体 锥形束 CT 上颌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在上颌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上颌良性病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中上颌息肉者有5例、上颌囊肿者有1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者有9例。随访6个月发现,患者的术腔上皮化,且无视物模糊、面部肿胀麻木、脑脊液鼻漏以及溢类等并发症发生,预后效果良好。结论采取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法对上颌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施治,可获得显著疗效,并且,该术式还具有术野清晰、病变完整清除率高以及创伤小等特点,建议采纳。

  • 标签: 上颌窦良性病变 鼻内镜 并发症 泪前隐窝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植入与上颌底位置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在颧牙槽嵴处安全植入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正畸患者的37个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的颧牙槽嵴进行锥形束CT(CBCT)测量和分析,依上颌底位置分为低组与高组,比较2组之间颧牙槽嵴宽度的差别。同时测量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的根长,以确定上颌种植钉植入的部位。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组的颧牙槽嵴宽度显著小于高组的颧牙槽嵴宽度,低组24例,高组13组。男性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长度平均值为12.62mm和12.30mm,女性近远中颊根的长度平均值为11.53mm和11.15mm。结论上颌底的位置决定了颧牙槽嵴的宽度,高组可以为种植体植入提供足够的骨质宽度支持。为确保牙根尖组织的安全,应在根尖上方1~2mm以上植入。男性患者的植入部位约在釉-牙骨质界以上13.62mm,女性约为12.53mm。

  • 标签: 颧牙槽嵴微种植体 锥形束CT 上颌窦
  • 简介:12例成功地进行了房结改良,4例进行了完全性房结消融,  Sanchis等[7]进行了闭胸经导管房结消融的研究

  • 标签: 改良研究进展 窦房结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正畸治疗,探究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 2013年 8月 ~2016年 8月所收治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中选取 56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 56例患者, 2组患者分别是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 28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传统正畸技术治疗,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性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结论:在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正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差于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

  • 标签: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正畸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颅内静脉血栓(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CVT)的发病率约1.5~2.5/100万。其临床表现多样,如头痛、颅内高压综合征、癫痫等,随着磁共振在头痛及癫痫门诊中的运用,CVT的确诊率正在增加。CVT的诊断依赖于MR/MRV或者CT/CTV。血栓高危因素与CVT相关,如避孕药,围产褥期,感染和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CVT的预后总体上趋与不乐观,急危重症及时手术治疗。在首次癫痫发作后,推荐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预防。本文就该病的研究现状作出综述。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 诊疗 进展
  • 简介:上腹部腹膜后手术常遗留慢性道,一般症状不严重,但长期不愈,并常有复发性急性发作,威胁生命,处理很困难。下面介绍一些经验,供参考。一、上腹部腹膜解剖特点腹膜腔分为大囊小囊,以横结肠系膜及大网膜为界。①小囊内腹膜后有胆、胰、十二指肠等消化液分泌器官及管道,穿孔即可形成分泌性瘘管。分泌物有腐蚀性,能损害周围器官,发生二期迟发性穿孔,使情况复杂化。②大囊包括游离肠管及系膜,从右上腹屈氏韧带至回盲交界固定于腹后壁。使大囊又分为左右两侧。左侧低位引流至盆腔,右侧低位引流至右腹股沟。两侧交通自由,感染常为全腹膜炎。肠管广泛粘连可形成多发脓肿,互相引流不畅,影响道的愈合。

  • 标签: 腹部手术后 慢性窦道 腹膜后手术 横结肠系膜 分泌器官 低位引流
  • 简介:临床中笔者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9例,方法对9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4例

  • 标签: 上颌前牙 例报告 前牙埋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与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4例消化性溃疡Hp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使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胃液pH值、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液pH值、IL-8以及TNF-α等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胃液pH值、IL-8以及TNF-α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与铋剂四联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HP感染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胃液pH值得到显著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铋剂 消化性溃疡 HP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皮毛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5例儿童皮毛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接受MRI检查,且行皮毛切除术。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15例均有皮肤道。5例合并皮样囊肿;2例合并脂肪瘤;1例合并脊髓纵裂;1例合并中央管扩大。脊柱三维CT重建检查发现10例合并脊柱裂。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皮毛。镜下可见毛发毛干,道及其周围组织,炎性肉芽增生组织。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前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道未见复发。结论儿童皮毛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皮毛窦 儿童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治疗lisfranc(跗跖关节)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实施关节融合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有无本质上的不同。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lisfranc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融合术,实验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均比实验组差,P<0.05。结论比起关节融合术,在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的过程当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更理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推广价值高。

  • 标签: lisfranc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关节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