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ssARRAY技术在希特林蛋白缺乏症二阶段分子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两种筛查方法下新生儿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的检出率、临床特征、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单独通过串联质技术对181 459例新生儿进行瓜氨酸(citrulline,Cit)浓度检测;通过串联质技术对33 156例新生儿检测瓜氨酸浓度,把瓜氨酸浓度截断值大于90百分位(Cit>20 μmol/L),且小于99.5百分位(Cit<43 μmol/L)2 506例进一步应用MassARRAY技术进行二阶段SLC25A13基因筛查,并对阳性患儿进行系统治疗随访。结果确诊的4例患儿均来自同一地区,单独串联质谱方法确诊2例,串联质谱方法结合MassARRAY技术确诊2例。4例患者中3例检出SLC25A1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例只检测出一个SLC25A13基因突变;2 506例检出36例携带者,携带率1/70。单独通过串联质技术筛查检出率1/90 729,二阶段分子筛查检出率1/1 253。结论淄博市希特林蛋白缺乏症总体发病率较高,MassARRAY技术可以提高串联质谱技术筛查产生假阴性聚集性地区的检出率,早诊断、早治疗,预后好。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痰浊阻肺型咳嗽患者采用二陈汤加味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对中医证候积分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咳嗽患者为入组样本,经不同治疗方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二陈汤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5.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贫血与肾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排除缺乏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数据及基线eGFR<15 ml·min-1·(1.73 m2)-1的患者,排除缺乏基线血红蛋白数据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病理资料及肾功能随访资料等。将患者分为贫血组(男性血红蛋白水平<120 g/L,女性<110 g/L)与非贫血组性。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ixed model,GAMM)分析基线贫血与随访肾功能(eGFR)下降的关系。结果共有821例IgAN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非贫血组666例,贫血组155例;男性397例(48.36%);年龄(34.91±9.46)岁;基线eGFR中位数为72.00(15.00,167.46)ml·min-1·(1.73 m2)-1,基线尿蛋白量中位数为1.00(0.01,15.82)g/24 h,随访天数中位数为176(0,3 770)d;共计重复测量数据2 352例次,其中男性1 268例次(53.91%)。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的基线eGFR、体重指数(BMI)、血白蛋白(ALB)均较低,女性占比较大,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节段性硬化(S1)、肾小管间质萎缩/纤维化(T1及T2)、新月体形成(C1及C2)的比例较高(均P<0.05)。采用单因素GAMM分析发现,时间每增加1年,贫血组比非贫血组的eGFR多下降4.778 ml·min-1·(1.73 m2)-1(95%CI 2.727~6.830,P<0.001);经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尿酸、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24 h尿蛋白量及牛津病理分型中系膜细胞增殖(M)、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E)、肾小球节段性硬化(S)、肾小管间质萎缩/间质纤维化(T)、新月体形成(C)后,GAMM分析发现,时间每增加1年,贫血组比非贫血组的eGFR多下降6.817 ml·min-1·(1.73 m2)-1(95%CI 4.245~9.388,P<0.001)。结论IgAN患者贫血与肾功能下降有相关性;IgAN合并贫血患者的肾功能进展更快,早期纠正贫血可能对延缓肾功能进展具有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对消渴病痹症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技术疗法,给其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方法:本项研究于2020年7月正式施行,截止时间是2021年7月。选用此期间到某医院救治的82例消渴病痹症病人作为研究主体,依照医治方案的不同归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小组内部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救治,实验组在前者基础上,运用中医特色技术疗法,分析两小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实验组病人经过有效医治后其临床治疗效果(95.12%)得到理想提升且优于对照组(85.37%);实验组病人经过有效医治后其肢体麻木、肢痛、肢冷得到理想减低且优于对照组,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研究性。结论:对消渴病痹症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技术疗法,患者的病情症状得到有效舒缓以及生活质量处于高水平状态下。
简介:摘要健康管理工作涉及检前服务、健康体检、检后随访、教学科研等多项内容,工作繁琐,内容不一,如何设定考核准则,保证工作质量,达到科室同质化标准,成为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实施的积分制管理与PDCA循环相结合的模式为例,以科室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建立积分制管理框架和评价标准,通过PDCA循环促使积分制管理不断完善,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并且相互促进,有效提升总体医疗水平,促使科室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并进一步探讨将其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施要点和效果,以期为相关机构建立高效、合理地质量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看护阶段,采用"六字诀"锻炼联合穴位贴敷对改善症候积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上海市长征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内收治,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部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观察组在同时联合"六字诀"锻炼,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心悸、胸闷、气短、耳鸣)、生活质量(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满意度、疾病主观感受)水平以及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字诀"锻炼联合穴位贴敷的实施,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水平,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大幅度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将“以人为本”提升至重要战略地位,中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在现代社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着我国逐步迈入大数据时代,为中等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由于信息化人才紧缺、前期探索路途较长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其总体发展进程略微缓慢。新时代教育倡导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将专业课程教学知识点转为图片、视频等手段,加快重难点在学生脑海中的理解与记忆速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中职院校护理解剖学输出式学习必要性的深究,基于三阶涂色教学方式,努力强化当前中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中职解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营造舒适、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立足实践得真知的原理,深化中职院校教学的教育改革;通过信息技术等形式的辅助,用全新的理念和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层析-比色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验证;比较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评价两方法对测定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的适用性。方法优化比色法O-乙酰基标准曲线浓度范围,对该方法进行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耐用性的验证;应用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检测多批次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优化层析-比色法准确度回收率均为100%;样品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5.0%;中间精密度RSD均为3.4%;连续5次测定标准曲线,决定系数均大于0.999 0;耐用性RSD为4.6%。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在检测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2,P>0.05)。结论优化的比色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耐用性,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给予香砂六君汤治疗,研究组加用温针灸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研究组胃痛、神倦乏力、手足不温积分均更低,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香砂六君汤治疗期间,辅以温针灸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阈值下基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图像测得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测量结果的差异,并探讨基于CCS方法测量FAI的可行性并探索合适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纳排标准筛选后,非钙化斑块组纳入122例冠状动脉仅有非钙化斑块的患者,包含144支病变血管;无斑块组纳入97例冠状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包含186支正常血管。使用Perivascular Fat Analysis Tool软件勾画CCS和CCTA图像的冠状动脉并设置相应的脂肪组织阈值,软件自动生成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的感兴趣区,并计算出FAI。CCS图像设置4种脂肪组织阈值(-190~-30、-185~-25、-180~-20和-175~-15 HU);CCTA图像设置1种脂肪组织阈值(-190~-30 HU)。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2名医师基于CCS和CCTA图像测量FAI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CS与CCTA图像测量的血管周围FAI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讨其相关性。结果(1)2名医师基于CCS及CCTA图像测得的FAI具有较好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2)阈值取-185~-25 HU时,非钙化斑块组基于CCS和CCTA图像测得的FAI分别为(-84.15±5.99)和(-83.83±5.9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P=0.429);且无斑块组基于CCS和CCTA图像测得的FAI分别为(-83.41±5.75)和(-83.84±6.25)HU,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0);(3)阈值取-190~-30、-180~-20和-175~-15 HU时,非钙化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基于CCS与CCTA图像测得的FA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非钙化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不同阈值下基于CCS图像测得的FAI与CCTA图像所测得的FAI均呈中度相关。结论基于CCS图像测量FAI具有可行性,合适阈值为-185~-25 HU。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Blatchford入院危险性积分(BRS)的分级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并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在上述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同时开展基于BRS危险性分级护理干预。评估干预前后心理应激状态以及实验室指标、BRS评分变化,统计患者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RS评分<6分者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6分者明显减少,且研究组<6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血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于BRS危险性评分体系对急性UGH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并针对其危险性分级针对性采取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降低患者再出血风险,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