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数据质量控制在病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1000份病案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将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500份病案设置为常规组,将2022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的病案设置为质控组,在2022年1月初实施数据质量控制,记录常规组及质控组病案管理质量,分析比较两组病案中错误数据出现情况、数据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常规组及质控组出现错误数据的病案分别为9份及3份,占比分别为1.80%及0.60%,组间对应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常规组及质控组病案数据管理质量评分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两组在病案书写、辅助检查、出院记录、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病案首页方面的评分均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结论:数据质量控制在病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脑电信息样本熵计算的麻醉深度指数(depth of anesthesia index, AI)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24例,年龄3~1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2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E组根据AI调节麻醉深度,维持AI在40~60,C组根据血压、心率变化调节麻醉深度。记录两组患儿入室(T1)、诱导前(T2)、插管前(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手术开始(T7)、扁桃体切除(T8)、腺样体刮除(T9)、手术结束(T10)、苏醒(T11)、拔管(T12)时的MAP、心率、AI;记录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儿术后30 min、术后2 h的小儿苏醒期谵妄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7~T10时E组心率、MAP、AI均高于C组(P<0.05);E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C组(P<0.05),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30 min、术后2 h PAE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监测有助于减少术中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用量、缩短患儿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可安全用于儿童。
简介:摘要:在我国,统计工作作为卫生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进行医疗卫生相关原始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检查工作、整理工作以及分析工作。卫生统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影响到信息数据最终结果,卫生统计工作质量与效率越高,信息数据质量就会越高。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卫生统计工作对于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与日常运营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更加客观体现出医院管理措施实施效果,使医院各项医疗医院配置更加合理化,促进医院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卫生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功能、卫生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职能以及医院卫生统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医院管理中卫生统计工作优化对策。
简介:摘要《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1832—1851)连载美国遣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医师伯驾从1836—1850年撰述的15份《广州眼科医局季度报告》。15份报告分别统计了广州眼科医局当期接诊各类疾病的患者人数,并详细记述了个别疑难病症的诊治情况。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伯驾在15份广州眼科医局季度报告中所采纳的疾病分类计量标准前后不统一,在某些疾病计量方面存在缺陷。本文按照第11~15份报告的疾病分科方法对所有报告记录的疾病重新分科,对各科疾病重新进行计量统计,为研究眼科医局发展史、早期西医入华史以及国际疾病分类的早期历史提供史料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