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0-1-6月20 μg和60 μg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1年抗-HBs情况,探讨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0-1-6月20 μg和60 μg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基础上,以完成全程接种后1年随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其抗-HBs,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交互作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程接种后1年时,20 μg组和60 μg组各有125例和124例完成抗-HBs检测,60 μg组抗-HBs阳性率(77.42%,96/124)明显高于20 μg组(65.60%,82/125)(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60 μg组抗-HBs阳性的概率是20 μg组的1.925倍(95%CI:1.068~3.468);透析年限≥5年(OR=0.523,95%CI:0.293~0.935)和合并糖尿病(OR=0.376,95%CI:0.173~0.818)的患者抗-HBs阳性的概率较低;且透析年限≥5年与合并糖尿病存在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0-1-6月高剂量(60 μg)乙肝疫苗接种1年免疫持久性优于20 μg,接种剂量、透析年限和合并糖尿病是免疫持久性的影响因素,透析年限≥5年与合并糖尿病存在相加及相乘交互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b 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在我国3月龄至5岁健康婴幼儿接种后5年的免疫持久性。方法选择江苏省涟水县Ⅲ期临床试验(试验疫苗组)中完成全程免疫接种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1-12月开展接种后5年的采血工作,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b 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Hib-PRP)抗体,计算血清抗Hib-PRP抗体长期保护率和短期保护率、几何平均浓度(GMC)和几何平均浓度增长倍数(GMFI)。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580例,其中3~5月龄组、6~11月龄组以及1~5岁组分别有158、207和215例,各年龄组接种后5年的血清抗PRP抗体的短期保护率(≥0.15 μg/ml)和长期保护率(≥1.0 μg/ml)均分别为89.24%、90.34%和98.60%,GMC分别为3.95、3.11和10.01 μg/ml,GMFI分别为29.04、11.01和3.26。结论在3月龄至5岁的婴幼儿中Hib结合疫苗接种后5年仍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初次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和威海市为研究现场,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838名按照“0-1-6”程序完成5 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的正常应答及高应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00 mIU/ml]的7~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T0),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3 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婴儿的月龄、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出生胎次、分娩地点以及母亲HBV感染状况等信息。分别于2014年6—7月(随访5年)、2019年6—7月(随访10年)(T1),采集对象静脉血2 ml,采用CMIA方法检测抗-HBs、抗HBc,对抗-HBs<10 mIU/ml者采用CMIA法检测HBsAg。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1时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1 838名研究对象进行10年随访,共随访到1 359名对象,随访率为73.94%(1 359/1 838);其中,男童占51.15%(625名)。研究对象抗-HBs阳性率由T0时的100.00%降为T1时的53.44%(95%CI:50.59%~56.26%),降幅为46.56%,年均递减率为6.07%;研究对象抗-HBs GMC由T0时的607.89(95%CI:579.01~642.62)mIU/ml降为T1时的16.44(95%CI:15.06~18.00)mIU/ml,降幅达97.29%,年均递减率为3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1时抗-HBs 阳性率较低,OR(95%CI)值为0.25(0.07~0.71);与T0时GMC<1 000 mIU/ml者相比,GMC≥1 000 mIU/ml者的T1时抗-HBs 阳性率较高,OR(95%CI)值为2.29(1.76~2.97)。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1时抗-HBs GMC较低,β(95%CI)值为-0.50(-1.24~0.24);与T0时GMC<1 000 mIU/ml者相比,GMC≥1 000 mIU/ml者的T1时抗-HBs GMC较高,β(95%CI)值为0.81(0.62~1.05)。结论5 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免疫后10年抗体水平有所下降;抗体持久性主要与是否及时接种首针疫苗、初次免疫结束时抗-HBs水平有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疫苗接种后5年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在Ⅲ期临床试验免疫原性亚组中,对完成全程两针次免疫的、免前抗EV71中和抗体阴性人群进行免疫后5年采血,并检测抗EV71中和抗体评价免疫持久性。完整检测时间点包括0、56 d和8、14、26、64个月。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数据。结果疫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分别有235和255名受试者具有全部检测点的中和抗体数据。接种后64个月,疫苗组抗EV71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369.57)高于对照组(55.5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8,P<0.01);分别以抗体滴度8、16、32为阳性判定标准,疫苗组抗体阳性率(100%、99.57%、97.87%)均高于对照组(69.02%、61.96%、59.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7.93、133.14、130.69,P值均<0.01)。疫苗接种后其他检测时间点的结果与64个月类似。结论该EV71疫苗两针基础免疫后能够诱导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在免疫后5年依然保持较好的免疫持久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再免)后8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2009年8-9月选择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作为研究现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8~49岁、本地常住人口、既往无HBV感染史和HepB接种史、健康状况良好者。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HepB初免的无应答成年人进行3剂次再免,分别于再免后1个月(T1)、2年、4年和8年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结果再免后T1、2年、4年和8年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5.12%(549/645)、60.60%(283/467)、55.90%(199/356)和55.09%(222/403),其中前2年、3~4年和5~8年的年均递减率分别为15.62%、3.96%和0.36%;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53.92、21.43、15.02和13.68 mIU/ml,其中,前2年、3~4年和5~8年的年均递减率分别为62.69%、16.28%和2.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免后8年抗-HBs阳性率和GMC均与T1时抗-HBs水平独立相关,与T1时抗-HBs GMC<100 mIU/ml者相比,T1时GMC为100~和≥1 000 mIU/ml者再免后8年抗-HBs阳性率(OR值分别为14.13和62.91)和GMC(β值分别为1.88和3.24)均较高(均P<0.001)。再免后8年无HBsAg阳转者,抗-HBc阳转率为14.14%(57/403)。结论成年人HepB初免无应答者3剂次再免后,抗体在前4年衰减较快,5年后进入稳定状态,再免后8年多数人抗-HBs仍维持在保护水平之上;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再免1个月时的抗体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