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急救昏迷患者的病因和急救措施,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急诊收治的急性昏迷患者62例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针对昏迷原因进行急救,对照组根据病发症状采取常规急救。观察比较2组抢救成功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0.32%,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67.74%,比对照组高22.58%。因此,采取针对昏迷原因进行急救,抢救成功率更高。此外,在治愈率和好转率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昏迷患者针对其昏迷原因进行急救,急救成功率高,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32例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32例急性昏迷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如性别、年龄等,发现并无明显区别(P>0.05),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昏迷是由于脑功能遭受到高度抑制从而引起严重的意识障碍,所有促使脑干网状结构与弥慢性大脑皮质的损伤,均会对患者造成意识障碍或者导致患者昏迷。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病情,甚至会引发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求临床医生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精确判断患者病情,并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增加抢救几率。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医生精确诊断昏迷与假性昏迷,要求临床医生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与雄厚的知识储备,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前,需要精确判断患者昏迷病因,要求临床医生重视诊断结果,并且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病情,加强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与家属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急诊科院前急救 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对照组未实施防范措施,研究组实施防范措施,并分析比较方案实施前后护士的护理质量、患者院前急救依从性等。 结果 实施后护士护理质量、患者院前急救依从性等全面有所提升,与实施前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加强风险意识,实施防范措施十分有必要。对急诊护理风险进行积极的防范,能够使急诊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将高风险因素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医院急诊急救中发生危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实施院前急救的50例病人的病案,通过观察病人院前急救的实施及病人的恢复状况,对实施院前急救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结果:50名病人中,48名病人抢救成功,2名病人死亡。在这些风险中,急救物品、器械等准备不足,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相关医疗设备管理不善,风险意识淡薄,出诊不及时,转送困难等。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护士的护理工作,加强对病人的法制观念,密切关注病人的情况等。结论:在实施院前急救时,有很多的护理风险因素,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必须加强护理技能,加强有关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尽量减少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风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过程中,紧急救援护理对病人病死率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0名进行比较分析,时间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并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是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是采用急诊急救护理的观察组,各组25人。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就诊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 SAS和 SDS的 S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进行紧急的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救治效果,减少病人的合并症和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