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内容摘要随着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隐身性能成为武器装备的一项关键技术指标。对于各种隐身手段来说,隐身涂料是目前用得最多、最有效的隐身技术手段之一。隐身涂料在现代隐身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隐身涂料的涂装技术尤为重要。
简介:本研究旨在分析鉴定中国人群HLA—B位点一个新等位基因。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技术检测到一个与HLA—B*35:03:01相关的未知基因,应用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并分析该基因与同源性最高的心等位基因的序列差异。结果表明,先证者HLA-B位点有1个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所有已知基因序列均不相同,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35:03:01相比,第3外显子387位碱基由C→G,并导致相应的105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由CCC变为CCG,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仍为苯丙氨酸。结论:被测样本含有HLA-B新等位基因,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HLA-B*35:03:07。
简介: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B新等位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及确认。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SSO)对2015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CMDP)入库数据进行HLA常规检测,结果显示有1个磁珠反应异常,进一步选择多聚酶链反应-测序(PCR-SBT)分型发现1个与HLA-B*67相关的有1个碱基不匹配的等位基因,选择对应的组特异性引物对该等位基因进行2次分离式测序,确认突变的等位基因和突变位点。结果发现1个与HLA-B*67:01:01序列相近的新等位基因,实验结果表明在HLA-B*67:0:01第3外显子370位置G>A,其突变造成HLA-B*67:01:01氨基酸序列中100位的氨基端由甘氨酸(Gly)变成丝氨酸(Ser)。结论本次实验确认了1个新的HLA等位基因,2016年3月3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67:07。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选用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进行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服药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重症护理应用至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突变的方式构建含有鼠Thy1.1基因或鼠Thy1.2基因的HIV-1 CRF07_BC感染性克隆,建立CRF07_BC亚型体外竞争试验。方法用鼠Thy1.1基因和鼠Thy1.2基因替换CRF07_BC亚型感染性克隆pXJDC6291-13 Nef区前218个碱基,构建成CRF07_BC感染性克隆BCEA1和BCEA2质粒。BCEA1和BCEA2进行293T细胞转染后获得病毒,测定病毒滴度,以等比例病毒含量共感染PM1细胞,在感染的第3、4、5、6天收集细胞并用Thy1.1和Thy1.2特异性抗体标记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病毒适应性。通过"TFitness"程序(http://bis.urmc.rochester.edu/vFitness)计算病毒相对适应性。并观察耐药位点K103 N、多态性位点K166R相对于CRF07_BC亚型相对适应性的影响。结果CRF07_BC亚型BCEA1和BCEA2两病毒的相对适应性(1+s)结果为1.06±0.23693,无统计学差异,建立了CRF07_BC亚型体外生长竞争性试验。利用该体外生长竞争试验验证K103 N和K166R突变株与野生株的相对适应性,BCEA2-K103 N/BCEA1相对适应性是0.728282±0.16608、BCEA2-K166R/BCEA1是0.883385±0.19023、BCEA2-K103 N+K166R/BCEA1是0.804604±0.06164。K103耐药位点突变株与野生株相对适应性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建立HIV-1 CRF07_BC病毒适应性的体外生长竞争试验,基于该体外竞争试验,HIV-1 K103 N的耐药毒株的病毒适应性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2019年南京市HIV-1 CRF07_BC的流行史、进化模式和传播特征,为精准防控该毒株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市319例HIV-1 CRF07_BC患者的pol区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并构建最大似然树。使用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算法生成MCC树(Maximum Clade Credibility tree),使用BSP(Bayesian Skyline Plot)法重塑有效人口规模数变化趋势。采用成对基因距离法构建分子网络探究其传播特征。结果319名HIV-1 CRF07_BC感染者中,95.0%为男性,多性伴(2个及以上)比例达82.8%,仅4.4%病例自报一直使用安全套,男男同性性行为(MSM)为最主要的感染途径(77.4%)。进化树结果显示,HIV-1 CRF07_BC呈现两大流行簇:Cluster1和Cluster2,Cluster1以MSM感染病例为主,Cluster2以异性性行为感染病例为主。Cluster1和Cluster2的最近共同祖先时间分别为2002.47(1999.91,2005.43)年、1996.38(1992.55,1999.76)年,进化速率(95% highest posterior density, 95%HPD)分别为1.73×10-3 (1.36×10-3 ~2.16×10-3 )substitutions·site-1 ·year-1 、2.09×10-3 (1.50×10-3 ~2.79×10-3 )substitutions·site-1 ·year-1,有效人口规模数分别在2002年、2003年之后趋于稳定。此外,Cluster1和Cluster2分别形成了11个、8个独特的分支,提示该基因型存在发散性流行的可能。分子传播网络中共形成35个传播簇,平均度数为4.3,92条南京分离序列分布在网络内。男性、MSM、多性伴有更大可能性入网,学生人群及年轻患者入网率较高。结论2015—2019年南京市HIV-1 CRF07_BC感染者存在低龄化现象,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及MSM突出。建议对学生、青年人群加以重点关注,对高危性行为制定更多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对CRF07_BC毒株进行持续的分子监测,为开展HIV CRF07_BC精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