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突变的方式构建含有鼠Thy1.1基因或鼠Thy1.2基因的HIV-1 CRF07_BC感染性克隆,建立CRF07_BC亚型体外竞争试验。方法用鼠Thy1.1基因和鼠Thy1.2基因替换CRF07_BC亚型感染性克隆pXJDC6291-13 Nef区前218个碱基,构建成CRF07_BC感染性克隆BCEA1和BCEA2质粒。BCEA1和BCEA2进行293T细胞转染后获得病毒,测定病毒滴度,以等比例病毒含量共感染PM1细胞,在感染的第3、4、5、6天收集细胞并用Thy1.1和Thy1.2特异性抗体标记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病毒适应性。通过"TFitness"程序(http://bis.urmc.rochester.edu/vFitness)计算病毒相对适应性。并观察耐药位点K103 N、多态性位点K166R相对于CRF07_BC亚型相对适应性的影响。结果CRF07_BC亚型BCEA1和BCEA2两病毒的相对适应性(1+s)结果为1.06±0.23693,无统计学差异,建立了CRF07_BC亚型体外生长竞争性试验。利用该体外生长竞争试验验证K103 N和K166R突变株与野生株的相对适应性,BCEA2-K103 N/BCEA1相对适应性是0.728282±0.16608、BCEA2-K166R/BCEA1是0.883385±0.19023、BCEA2-K103 N+K166R/BCEA1是0.804604±0.06164。K103耐药位点突变株与野生株相对适应性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建立HIV-1 CRF07_BC病毒适应性的体外生长竞争试验,基于该体外竞争试验,HIV-1 K103 N的耐药毒株的病毒适应性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帮助患者抗击病魔,建立生活信心,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62例参与试验的患者进行客观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优质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3%(28/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4(2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有助于为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提供多样化帮助,一方面降低了化疗不良反应,另一方面有助于增进护患关系和情感的建立,提升治疗配合度和满意度,为疾病治疗提供专业指导,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报告发病现状,评价乙肝防控效果,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龙岗乙肝病例报告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累计报告乙肝病例16 171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慢性乙肝比例逐年升高,急性乙肝比例呈下降趋势。总发病率居前3位的街道分别为龙岗、南湾、布吉街道。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每年2月份报告病例数均有所下降。在人群分布方面,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职业构成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为主,占72.44%,报告病例最多的人群为21~30岁组(25.89%)和31~40岁组(30.15%),省外户籍(54.08%)和广东省户籍(37.85%)发病数占比最高。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需要加强成年人乙肝防控工作,特别是流动人口以及常住人口的乙肝防控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该研究根据父母的报告评估婴幼儿18和24月龄时早期语言能力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儿童-睡眠"出生队列中的1 667个芬兰语家庭进行随访,这些家庭于2011~2013年间在芬兰皮尔卡地区医院产科常规就诊时被随机招募,登记时孕妇孕周约为32周。父母报告患儿的表达词汇量、词语组合、理解能力、手指示意及指令遵循情况。使用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第三版)语言表达分量表研究子样本。结果儿童词汇量总体低于以往的研究。18月龄时的997名儿童中,68.8%儿童词汇量不超过20个单词,35.7%最多使用5个单词。24月龄时的822名儿童中,32.4%儿童词汇量不超过50个单词,18.4%最多使用20个单词。儿童和父母接触电子产品时间与儿童表达的词汇量呈负相关。结论18和24月龄时儿童总体词汇量低于以往的研究,且与电子产品接触时间呈负相关。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评估药师在处方审核中的作用[1]。方法:对我院2021年6月,处方审核室药师日常工作中干预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记录不合理用药处方226张,其中经医师更正的处方226张,占100%。结论:审方药师在处方审核和合理用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母亲孕期及儿童1岁内抗生素暴露和6~11月龄、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纳入2 122名孕妇,从孕期开始一直随访至儿童24月龄。排除失访及抗生素用药史、儿童过敏性疾病信息不完整的母子564对,共有1 558对母子纳入本次研究分析。收集父母及儿童一般人口学信息、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情况等资料,参考“国际间儿童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对比研究(ISAAC)”调查6~11月龄和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对6~11月龄和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影响。结果孕妇孕期抗生素使用率为3.4%(53名),儿童在0~2月龄、3~5月龄、6~11月龄的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5.2%(237名)、15.5%(242名)、17.3%(269名)。6~11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为24.1%(375名),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为22.0%(342名)。在调整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亲过敏史、妊娠时父(母)亲年龄、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是否接触二手烟、分娩方式、儿童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后,儿童3~5月龄使用抗生素(RR=1.61,95%CI:1.19~2.17)和6~11月龄使用抗生素(RR=1.43,95%CI:1.06~1.93)是6~11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儿童0~2月龄使用抗生素(RR=1.41,95%CI:1.03~1.95)、3~5月龄使用抗生素(RR=1.54,95%CI:1.12~2.11)和6~11月龄使用抗生素(RR=1.58,95%CI:1.17~2.14)是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1岁内抗生素暴露是其在6~11月龄和18~23月龄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儿童在婴儿期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合理用药医嘱,加强不合理用药医嘱的统计与干预,提高治疗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方法 对我院静脉配置中心 2021年4月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加强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分析与干预,以达到药物规范和合理使用的治疗目的。 结果与结论 静脉配置中心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统计与干预,可以减少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执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配伍禁忌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加强病人的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避免药物不合理使用引起的不必要的用药危害。
简介:【摘要】手部因创伤、肿瘤、感染等原因而造成软组织缺损,需要最大程度地恢复手部结构的完整性,否则必将严重影响手的外形和功能。皮瓣移植是目前修复手部伴有骨、关节、肌腱外露创面最常用的方法。用于修复手部创面的皮瓣有很多,主要取决于伤口的大小和位置、损伤的复杂性、周围组织的状况、重要结构的暴露,但具体选择何种皮瓣为宜,需权衡利弊,选择方法简便、效果满意、对供区影响小且成功率高的皮瓣。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手部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外科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20年3月广东省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运用手术治疗的15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15 d,年龄范围为4~111 d,15例患儿中包括12例新生儿;中位体重为3.2 kg,体重范围为1.7~5.0 kg,5例患儿的体重<3.0 kg。其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right pulmonary artery from the ascending aorta,AORPA)右后方1例(开口闭锁)、正后方5例、左后方6例,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右无名动脉并开口闭锁2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左无名动脉1例。根据不同类型及其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直接吻合法4例,双瓣吻合法8例,双瓣吻合法+新鲜自体心包加宽1例,管道连接法2例,所有患儿均行解剖矫治。结果所有患儿均为一期矫治,无死亡病例;中位机械通气时间为102 h,范围为22~503 h;中位住院时间为22 d,范围为13~82 d;中位体外循环时间为97 min,范围为34~202 min;中位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8 min,范围为21~59 min;中位辅助循环时间为78.5 min,范围为26~129 min。1例患儿的右肺动脉在主动脉后方吻合受压狭窄,于术后第11天再次行手术治疗将右肺动脉在主动脉前方吻合,术后狭窄解除;2例患儿于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均治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7.5个月,范围为1~100个月,部分患儿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增快,复查可见血流速度逐渐减慢,暂未行手术干预,心功能Ⅰ级或Ⅱ级。结论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患儿的早中期手术效果是满意的,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得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月骨切除舟头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ⅢB期Kienbock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我科应用月骨切除舟头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Kienbock病患者9例,按照Lichtman分期标准均为ⅢB期,年龄37~49岁,平均41岁。所有病例均无明显腕部外伤史。根据疼痛、活动度、握力及功能情况应用腕关节Mayo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骨不连、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所有患者舟头融合体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4周,腕部疼痛明显缓解,握力显著增高。按Mayo腕关节评分:良6例,可3例,平均76.1分。结论应用月骨切除舟头融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ⅢB期Kienbock病,融合率高,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心螺钉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丹东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背侧手术入路切开行空心螺钉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舟骨或月骨坏死情况。结果13例患者舟骨骨折全部愈合,按照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1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3%(12/13),患者均未出现舟骨或月骨坏死。结论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