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胰腺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供体短缺已严重制约胰腺移植的发展。使用心脏死亡供体 (DCD)能一定程度的扩大供体胰腺来源,缓解供体短缺现状。以往研究表明低龄和高龄供体胰腺均对与胰腺移植有不利影响。本文就 DCD胰腺移植现状、生存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死亡态度的发展现状及规律,探讨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方法检索2003~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死亡态度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年度发文量、第一作者地域分布、单位发文量、期刊分布、合作撰文、基金资助情况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出有效文献390篇,年度分布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一作者地域分布广泛;第一作者单位多属于学校机构及其附属医院;统计源期刊发文95篇,占总文献的24.36%;193篇文献为合作完成,合作度为2.33;基金资助的文献共有98篇,占25.13%;文献类型以调查研究为主(199篇);问卷调查中,以DAP-R为调查死亡态度工具的文献78篇;死亡教育文献21篇;以"死亡态度"为关键词的文献168篇。结论我国死亡态度的研究发展迅速,但文献的质量有待提升,在死亡教育培训上仍需继续加强研究,以构建完整成熟的教育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方法筛选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的32例颅脑损伤死亡尸检病例,对其法医病理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10例,占比31.25%;高空坠落9例,占比28.13%;跌伤6例,占比18.75%;钝器打击伤5例,占比15.63%;爆炸伤2例,占比6.25%。直接死亡原因中,原发性颅脑损伤12例,占比37.5%;继发性脑干损伤15例,占比46.88%,并发症5例,占比15.63%。伤后12h内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原发性颅脑损伤,12~72h死亡的直接原因为原发性颅脑损伤与继发性脑干损伤,72h~7d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为继发性脑干损伤,>7d死亡的直接原因为继发性脑干损伤与并发症,提示生存时间与直接死亡原因有一定的关系。结论颅脑损伤死亡率较高,死亡原因和病理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学鉴定在脑血管病变死亡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市法医学鉴定中心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因脑血管病变致死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尸体临床资料和剖验记录,分析法医学鉴定的结果情况。结果脑血管病变死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40~50岁年龄段的人群构成比最高、20~30岁次之,0~10岁最少;构成比较高的职业分别为农民、工人和个体;并以冬季死亡率最高,春季最低;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除了神经系统病变之外,还可见其他病理改变,最为常见的是冠脉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结论法医工作者通过剖验尸体可了解出血位置和死亡诱因,熟悉并掌握脑血管病变和死亡诱因、死亡之间的关系,做出准确的以医学鉴定,从而降低死亡纠纷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外科急性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临床救治体会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德阳市医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外科急性创伤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导致外科急性创伤患者出现死亡的事故原因较多。所占比例最高的原因为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为62,占比59.05%,高空坠落死亡的人数为24,所占比例位居第二,约为22.86%,重物撞击及刀具砍伤死亡人数所占的比例较小,还有3例患者为其他原因导致死亡。与外科急性创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主要为五点,分别是患者年龄、机械通气、GCS及ISS评分和相关医务人员现场急救及院内救治情况。结论与外科急性创伤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创伤评分,现场急救及院内救治水平,为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应不断强化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提高整体的急救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急诊救治创伤患者死亡发生危险因素及急诊救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2017年所收治的共计200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死亡病例共计60名,收集并对比患者的性别、年龄、创伤原因、现场急救等资料情况。结果通过资料研究显示,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在年龄、现场急救等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可以分析年龄越大,现场急救方式的正确与否、及时与否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体的治疗效果。结论在临床上急诊救治创伤患者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超过50岁,现场急救不规范等。可以针对上述两个方面对患者的整体急救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提升救治的整体效果。
简介:目的分析2013-2017年余姚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及主要死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年余姚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应用SPSS18.0软件对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趋势、死因顺位、地区差异和死前医疗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2017年余姚市新生儿、婴儿、1~4岁儿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5mortalityrate,U5MR)均有下降趋势(P=0.016,0.002,0.038,<0.001)。监测死亡病例26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为主,占68.82%(181/263),先天畸形和意外伤害是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以医疗机构为主,且93.54%的儿童接受过死前治疗,男童死亡率10.50‰,是女童死亡率的1.54倍(2=11.693,P<0.001)。经趋势2检验发现,5年来本地人口U5MR无明显下降趋势(2趋势=0.195,P=0.658),而流动人口U5MR波浪式下降趋势明显(2趋势=17.706,P<0.001)。结论降低余姚市U5MR的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而死亡干预的重点内容是预防先天畸形及意外伤害。继续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和大力开展流动儿童安全教育是降低U5MR的两项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