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为面部整形手术和注射操作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捐赠的19例(28侧)成人新鲜面部标本(男10例、女9例),对面动脉及其分支进行精细解剖,观察并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动脉的类型、层次、与鼻唇沟关系、长度、直径、与口角距离、分支及颏下动脉情况。结果28侧标本均存在动脉,起自颈外动脉,在下颌缘下方发出颏下动脉,上行至咬肌前缘跨过下颌骨进入面部,进入面部后分支情况多变。在整个走行过程中,动脉发出颏下动脉100%(28/28)、下唇动脉100%(28/28)、上唇动脉100%((28/28)、鼻外侧动脉92.9%(26/28)、内眦动脉57.1%(16/28)。按血管走行可分为4型,Ⅰ型(含所有分支且内眦动脉直接起自动脉下段)8侧(28.6%),Ⅱ型(含所有分支且内眦动脉为终末支)8侧(28.6%),Ⅲ型(无内眦动脉)10侧(35.7%),Ⅳ型(无内眦动脉和鼻外侧动脉)2侧(7.1%)。动脉下段均位于表情肌深,在口角外侧(26.0±5.0) mm处延续为中段,该段行走层次多变,可在表情肌深浅层中穿行,经过鼻槛水平后延续为上段,均位于表情肌浅。24侧(85.7%)动脉位于鼻唇沟内侧,4侧(14.3%)骑跨于鼻唇沟。动脉上、中、下3段长度分别为(26.4±10.9) mm、(29.7±8.4) mm、(33.5±6.9) mm,上、中、下3段起点直径分别为(1.09±0.21) mm、(1.85±0.12) mm、(2.45±0.48) mm。动脉在口角外侧经过,其与口角水平线交点到口角点的距离为(26.0±5.0) mm。上唇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的距离为(8.0±1.4) 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55.0±5.2) mm。下唇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的距离为(17.1±11.1) 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44.2±5.2) mm。颏下动脉起点直径(1.4±0.1) mm,颏下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距离为(34.9±2.6) 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29.4±5.8) mm,距离下颌骨下缘(6.4±0.8) mm;在下颌骨中线处,颏下动脉距离下颌骨下缘(9.0±1.0) mm;在正中矢状处,颏下动脉距离下颌骨下缘(8.4±1.0) mm。结论动脉的类型繁多,但其分支和走行层次有一定的规律,其通常从咬肌前缘进入面部,在口角外侧经过,从表情肌深逐渐走行至浅,沿着鼻唇沟向上走行,沿途发出分支。掌握动脉的解剖有助于安全实施整形手术和治疗操作。

  • 标签: 解剖学 动脉 面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根龋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与冠部龋坏不同,根龋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牙龈退缩后暴露的根面上,主要累及根部牙骨质和牙本质,在发病特点、临床表征、诊断和防治上都有其特异性。本文从根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病理和临床表现、分类、三级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根龋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根龋 氟化物 三级预防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氟化物联合喷砂预防根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根暴露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由门诊收集牙根暴露患者,指导患者学习口腔卫生维护方法,一周菌斑染色后,将患者分为喷砂组与氟化物联合喷砂组,各55例。结果:两组患者预防前Quigley-Hein平均得分无明显差异;喷砂组患者预防后Quigley-Hein平均得分(2.02±0.02分)显著高于氟化物联合喷砂组患者预防后Quigley-Hein平均得分(0.98±0.03分),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化物联合喷砂预防根龋,能够降低龋病菌斑扩展,提高患者的患齿恢复。

  • 标签: 氟化物 喷砂 氟化物联合喷砂 预防 根面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口腔颌外科住院患者护理依赖的相关因素,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100例口腔颅颌科术后护理分级为二级的住院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和护理依赖量表的调查。结果:口腔颌外科住院患者护理依赖程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不同疾病患者的护理依赖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58,P<0.01),口腔肿瘤及颌面部外伤患者护理依赖程度较高。结论:口腔颌外科住院患者护理分级为二级患者间的护理依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影响因素与性别和疾病种类有关。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住院患者 护理依赖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口腔颌外科手术后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行口腔颌同时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皮瓣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外科术后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口腔颌颈部解剖学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密切联系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外科基于学生为主体、临床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整理,参照临床经典手术联系解剖学理论与临床应用,同时优化授课团队与授课方式。通过3年的实践和调整,初步建立了基于口腔颌颈部外科手术入路和术式的解剖学实验课程方案,改革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局部解剖学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学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颌外科门诊开具药物漱口水的合理性,为了规范药物漱口水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的颌外科门诊开具的漱口水处方一共2235张进行处方点评。结果,开具西吡氯铵含漱液的处方12张,其中5张处方被电平为不合格处方,合格率为58.33%,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处方1464张,其中1265张处方被判定为不合格处方,浓替硝唑含漱液处方344张,其中121张被判定为不合格处方,西帕依固龈液415张,377张处方被判定为不合格处方,总不合格处方达到了1768张,占到了处方总数的79.11%。漱口水的使用存在重复用药,不适宜用药等问题,有待向颌外科医生宣传漱口水的合理使用知识、干预用药不适宜等情况。

  • 标签: 漱口水 颌面外科门诊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瘢痕性下睑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下睑瘢痕切除、松解,设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松解后皮肤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对皮瓣受区、供区外观及并发症进行随访,并以良好、一般、差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共22例瘢痕性下睑外翻患者进行了该手术,男15例,女7例,年龄27~68岁,平均35.2岁。瘢痕松解后的皮肤缺损面积为3.0 cm×1.5 cm~4.0 cm×2.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3.1 cm ×1.6 cm~4.1 cm×2.1 cm。术后22例患者皮瓣均存活,血运良好,术区愈合良好。随访6~48个月,未出现下睑外翻复发、睑球分离、局部色素沉着等现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良好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改善,术后效果评价均为良好。结论动脉穿支皮瓣穿支恒定、血供良好、旋转灵活,与下睑位置邻近,颜色、质地、厚度相近,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眼睑外翻 瘢痕 动脉 面部 穿支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急救护理模式在颌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分析结果在对比上具备有效性,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人数为60位,这60位患者收治时间在2018.01月~2020.12月之间,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临床急救护理模式。为确定护理效果,探究手术抢救成功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论证护理应用价值。结果:对比分析整理后发现,对患者采取临床急救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优异,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p<0.05从统计学角度上来看,具有实际对比价值。结论:在矿山严重颌创伤患者治疗中,采用临床急救护理可可以有效多段整救治流程,使医务人员能够能快的抢救患者,降低医务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 标签: 矿山 严重颌面创伤患者 临床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颌外科手术后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3月-12月收治患有口腔颌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自护能力。结果:对照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观察组差,组间分析差异。结论:在口腔颌患者护理中实施口腔护理,影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口腔颌面 术后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口腔颌外科门诊中应用口腔冲洗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颌外科门诊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诊的68例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干预护理法,为观察组采用口腔冲洗护理,将两组口腔颌外科门诊患者的干预效果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口腔溃疡、创口开裂、口角损伤、创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17.65%),差异性对比,(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93.46±2.44)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94.52±1.56)分均高于对照组(86.65±5.26)分、(84.56±3.15)分,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口腔颌外科门诊中应用口腔冲洗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改善护理满意度于舒适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颌面 外科门诊 口腔冲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以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口腔颌外科带教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口腔颌外科30名实习生,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带教模式,对比两组代缴效果。结果:(1)观察组专业实践能力(4.3±0.8)分、沟通协调能力(4.5±1.0)分、专业发展能力(3.4±0.2)分、评判性思维(4.1±0.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3.0±0.6)分、沟通协调能力(3.0±0.3)分、专业发展能力(2.8±1.4 )分、评判性思维(3.3±0.4)分,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颌外科牙弓夹板固定术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取的4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抛硬币的形式分成两组各20例。分别应用传统护理、口腔护理,探究两组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差异;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要低于观察组,差异有明显变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显著。结论 对于口腔颌患者应用口腔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口腔颌面 牙弓夹板固定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距下关节镜下切除距骨前外侧副关节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距下关节镜下治疗的12例13足距骨前外侧副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3~51(38±11)岁,左侧6足、右侧7足,5例伴有腓骨肌痉挛。12例患者均在距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切除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13足镜下均可见较大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其中8足有距骨前外侧副关节软骨损伤,12足有距跟前韧带损伤,5足有距跟骨间韧带损伤,4足有明显的关节滑膜炎表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1(17.46±6.28)个月。5例腓骨肌痉挛患者术后情况:3例腓骨肌痉挛消失;1例明显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仍可诱发,休息即可缓解,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后解除痉挛;1例未缓解,患者拒绝行肌腱延长术,针刺加药物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距骨前外侧副关节撞击解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77±4.99)分和(1.62±1.33)分,与术前AOFAS评分(47.69±13.42)分、VAS评分(7.62±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0、14.162, P值均<0.01)。结论距下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切除是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距骨 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 距跟撞击综合征 距下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分类及修复重建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进行了侧区相关肿瘤切除术后复杂创面修复的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32~68岁。根据有无骨性支架(上、下颌骨区段性)的缺失,将复杂缺损创面分为2类,侧区软组织洞穿性缺损(5例)和面侧区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性支撑缺损(13例)。皮瓣选择方面前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后者选择游离腓骨肌皮瓣(3例)、游离腓骨肌皮瓣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6例)和嵌合髂骨的游离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4例)修复。结果所有病例的修复皮瓣均存活。2例患者术后发生口底瘘,换药后伤口二期愈合。所有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术后1年随访评估,达到面容对称侧术区饱满者14例,张口度达3横指者10例。随访36~50个月,6例患者死亡,总体3年生存率66.7%。结论侧区肿瘤术后以有无骨性支架缺失进行创面分类有利于整体修复设计,恢复面部轮廓支架,有效充填死腔,保持残留咬合关系。骨瓣联合软组织瓣的多瓣联合修复能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修复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面侧区 缺损 游离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外科手术后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遴选符合标准的200例患者,于我院口腔颌外科手术的时间均介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后情况,研究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的因素,并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200例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5%,感染因素主要分为切口感染、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进食感染以及其他感染。结论:口腔颌外科术后的感染通常是由多种原因相互作用所造成,在术前及术后都应及时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减少口腔颌外科术后的感染率。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感染因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