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相关激素水平以及对患者实施TSH(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的最佳介入时间。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8年06月收治的7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就其术后相关激素水平,利用电化学免疫法进行观察,并且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完成对应分组;A1组(35例)选择全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A2组(35例)选择单侧腺叶以及峡部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相关激素水平差异以及TSH抑制治疗时间。结果对于A1组患者完成手术后,F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以及血清T3(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手术后次日,表现出最高的FT4(游离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以及血清T4(甲状腺素)水平,之后逐渐下降,最终<参考值低限;手术后次日,表现出最低的血清TSH水平,之后逐渐上升,最终>参考值高限;A2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第3d,表现出最低的血清FT3水平以及血清T3水平,之后逐渐提升,但是同术前比较,仍然较低;手术后次日,表现出最高的血清FT4水平以及血清T4水平;之后逐渐降低,并且同手术前比较,显著降低;手术后次日,表现出最低的TSH水平,之后逐渐提升,在>1w,同术前水平相接近,在>2w,参考值高限最终达到。结论临床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就其相关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分析,针对TSH抑制治疗的最佳介入时间可以有效明确。

  • 标签: 甲状腺癌 相关激素水平 TSH抑制治疗 介入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某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寻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中有6例(5.45%)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病史、心血管疾病、动脉瘤最大径>10mm和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或有子囊是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未破裂 神经系统 并发症 血管内治疗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用陪护问卷调查 60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陪护家属基本状况。结果 ; 量表评分显示社会功能比较差且总健康状况低下,出现了明显的疲倦和疼痛症状。相关性分析显示陪护家属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某些症状得分有相关性 (P< 0.05)。结论 : 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总生存质量差,尤其在社会功能领域 ;陪护家属基本状况影响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肝癌 介入手术 陪护家属 生存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抽取44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抽取44例作为实验组,采用介入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介入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症率为13.66%(6/44),低于对照组患者31.82%(14/44)的并发症发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护理有益于帮助其降低并发症发症率,从而有效的保护其在护理期间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病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介入护理模式应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择取我院收治的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模式作为分组基准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两组,优质组患者接受介入护理,常规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优质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介入护理模式对于接受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具有正面效果,建议在临床中应用推行。

  • 标签: 介入护理模式,脑血管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相关危险因素在造影剂肾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冠状病变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是否出现造影剂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75例患者为非造影剂肾病患者,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为造影剂肾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水化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造影剂用量多于对照组,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水化程度,造影剂用量,尿素氮等均是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造影剂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将超声诊断与超声治疗相结合,达到非开放性手术治疗目的。方法采用穿刺、抽液、冲洗、注药等方法,对5例占位性病变患者穿刺活检明确良、恶性诊断。对29例肝、肾、卵巢囊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脓肿、腹腔脓肿进行超声介入治疗。结果囊肿直径小于7cm。一次治愈率100%,囊肿直径大于7cm,二次治愈率100%,肝海绵状血管瘤直径大于7cm,三次治愈率100%。结论超声介入治疗方法简便、安全、实用,能避免患者开放性手术的痛苦及降低医疗费用。

  • 标签: 占位性病变 超声介入治疗 超声成像
  • 作者: 原小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重症病区    河南三门峡    472000)     【摘    要】    目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采用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其影响。方法:2017年3月到2018年1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介入患者中随机抽取9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常规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缩短脑血管介入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本院一共收治 106例脑血管介入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 53例的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排尿困难、腰背疼痛、失眠)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53例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 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脑血管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介入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治疗有效率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常规护理,介入护理的全面性、细致性和优质性,提高了脑血管患者介入护理质量,也获得了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介入护理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术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脑血管介入患者产生的积极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收治的110例脑血管介入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术中无介入护士,围术期的护理工作都由当班护士所负责。观察组在配备专业的介入护士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在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判断护理干预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的5.5%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地帮助进行患者的病情观察,让护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更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患者的预后与恢复。

  • 标签: 介入护士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脑血管介入患者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术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脑血管介入患者产生的积极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所收治的 110例脑血管介入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术中无介入护士,围术期的护理工作都由当班护士所负责。观察组在配备专业的介入护士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在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判断护理干预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的 5.5%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4.5%,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地帮助进行患者的病情观察,让护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更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患者的预后与恢复。

  • 标签: 介入护士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脑血管介入患者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任元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梓潼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75-021外周血管介入概述外周血管即是除去颅内血管与心脏血管之外的所有血管。PVD包含了淋巴、静脉、动脉三个系统的病症。淋巴疾病:主要有回流受阻疾病与炎症,例如:淋巴肿、丹毒、淋巴管炎等;静脉疾病:可以分成深静脉疾病和前静脉疾病,其中深静脉疾病有: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障碍、深静脉血栓;浅静脉疾病则有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曲张等,深静脉疾病会引发继发性深静脉血栓以及非栓塞,在此基础上还会引发综合症,即有:K-T综合征、布-加综合征等;动脉疾病:血栓引发的动脉狭窄闭塞、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等。例如:动脉栓塞、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扩张性病变,例如:动脉瘤;动脉炎症:结节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末梢动脉功能异常,例如:红斑性肢痛、雷诺氏病;动静脉炎、糖尿病血管病;外压性改变,例如:PAES、胸廓出口综合征等。2介入治疗概述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科学,其中融合了临床治疗与医学影像。介入放射学由两部分构成:其一,通过临床诊断与影响诊断,在影响设备的指引下,采用简单的医学器材获取影像资料、细菌学、生物生化学、细胞学、病理学的诊断方式;其二,通过影像设备,根据临床诊治原理,利用导管等相关器材针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技术。介入治疗具有外科、内科治疗更具优势的治疗,国际将外科、内科以及介入治疗并列为三大治疗学科。介入治疗与上世纪70年代进入我国,逐渐的普及与发展。在医疗事业的发展与医疗技术的创新进步中,介入治疗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最初介入治疗只用于腹部疾病,然后用于心脏疾病、妇科疾病以及神经疾病,继而引申了心脏介入学、妇科介入学、神经介入学等学科,推动了微创医学的发展。3介入治疗之TACE3.1TACE该手术治疗方式即是将化疗药物通过导管超选择置入,并在用化疗药物与栓塞剂(一般采用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从而达到肿瘤供血动脉被阻隔以及高浓度化疗促使肿瘤缺血性坏死的目标。其一:TAE。一般来说,平常肝组织存在双重血供,75%来自门静脉,25%来自动脉,而发生恶性肿瘤时97%左右的血供来自肝动脉。肝脏血供情况,促使TAE之后,促使肿瘤血供被阻断,导致肿瘤出现缺血性坏死,而正常的组织血供来自于门静脉,因此受到的影响偏小。其二:TACE。在供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法的护理干预与非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探讨神经介入治疗法的临床护理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国内脑血管疾病及神经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潜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治疗 临床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