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二次龈下刮治术与牙周翻瓣术在中度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年1月至 2020 年1月收治的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 50例共10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二次龈下刮治术,对照组行牙周翻瓣术治疗,3、6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菌斑指数、牙龈退缩及疼痛症状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患牙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以及牙周菌斑指数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对照组牙龈退缩量明显高于实验组,并且疼痛症状也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中,二次龈下刮治术与牙周翻瓣术对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均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但就患者牙龈退缩及术后舒适度而言,二次龈下刮治术要优于牙周翻瓣术,这一结论希望为临床医生在治疗慢性牙周炎方法选择上提供参考。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对累及龈下的牙齿楔状缺损采用不同充填材料治疗的预后差异。方法:病例类型为累及龈下的牙齿楔状缺损患者,96例均在2020年6月-2022年2月的时间内收集整理,64例对照组将其通过双盲法进行分组,设定每组的患者数量为32例,对照组的填充治疗选择3M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对照组1)及3M流动纳米树脂(对照组2),观察组的填充治疗选择3M玻璃离子材料。评比两组修复成功率、牙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修复成功率的比较时,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对照组2高于对照组1,P<0.05;在进行天冬氨酸转氨酶、龈沟液、碱性磷酸酶的比较时,对照组2高于对照组1,P<0.05。结论:3Mz350流动纳米树脂材料相较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有更好的抛光性能,更有利于改善累及龈下的牙齿楔状缺损的牙周指标,提高修复效果,值得临床优先推广和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菌多肽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其龈下主要菌群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菌多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牙周状态(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龈下主要菌群占比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在牙周细菌总量中的占比[(0.15±0.02)%、(0.011±0.002)%]均低于对照组[(0.20±0.03)%、(0.014±0.002)%],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5/30)与对照组(10.00%,3/3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多肽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较好,患者经治疗后牙周状态改善,龈下主要致病菌群占比降低,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龈上喷砂技术在口腔清洁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口腔科于2022年 1月~2022年10月的80例存在口腔清洁不良患者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龈上喷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菌斑指数、清洁速度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齿亮洁度;治疗后两组疗效;患者治疗的舒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菌斑指数、清洁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齿亮洁度要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疗效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的75%。结论:龈上喷砂技术能有效清除口腔细菌、菌斑、烟斑、茶垢,起到光亮牙齿并大大提高清洁效率,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满意度较高,可为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司匹林对不同牙位残根拔牙创凝血的影响。方法:参加此次研究的对象均为单颗残根牙拔除治疗的患者,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入本院治疗,共60例。其中采取阿司匹林治疗为20例患者,设为A组,停药3天20例患者,设为B组,停药5天有20例患者,设为C组。分析阿司匹林对不同牙位牙创凝血影响。结果:A组前牙集中在Ⅰ、Ⅱ级。A组前磨牙、磨牙Ⅲ、Ⅳ级占比均分别为30%、10%。B、C组均集中在Ⅰ级、Ⅱ级,仅在B组磨牙出现Ⅲ级占比10%。结论:服用阿司匹林患者采取单颗上颌牙残根拔除期间,前牙术前可不采取停药;前磨牙以及磨牙术前可停止服药3天,若顾及患者停药后产生血管栓塞风险,术前可不进行停止服用药物,但需要对拔牙创止血措施进行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选用附着龈重建的价值。方法 选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区间接收86 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研究,按 1:1 比例分为对照组(n=43,选用常规牙龈缝合术)、观察组(n=43,选用附着龈重建),统计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口腔功能、重建协调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97.67%)高于对照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1 5,P < 0.05)。观察组语言功能(85.61±4.25 分)、咀嚼功能(91.52±3.94 分)、咬合对应度(88.51±6.91 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重建协调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0 8,P< 0.05)。结论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效果确切,可改善其口腔功能,亦可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