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接受R-BECHOP方案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一整年期间收治的36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匀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常规组与优化组,常规组患者接受R-CHOP方案治疗,优化组患者则接受R-BECHO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具体的治疗效果。结果优化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且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来讲,给予患者R-BECHOP方案治疗的整体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救治的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57例,做为研究对象,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这57例患者随机分配两组,命名为A、B。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其他心律失常情况无明显差异,长R-R间期多在夜间发生,考虑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但R-R间期的长短情况不能准确反应房室传导,但能反应f波隐匿传导。结论在进行心房颤动诊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中,需要将患者白天活动时的心室率、24h平均心室率和临床症状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客观分析。准确判断心房颤动是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机制。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4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遵循其是否怀孕分甲组、乙组,每组73例。甲组为怀孕女性,乙组为未怀孕女性。所有女性均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价甲乙两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情况,总结甲组不同年龄孕妇D短PR间期发生情况、不同孕周孕妇的短PR间期发生情况及不同孕周孕妇的PR间期值。结果乙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低于甲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同13~24周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13~24周孕妇PR间期发生率均小于超过24周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健康非孕期女性相比,孕期女性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明显较高,并且同妊娠时间存在一定关系,妊娠时间越长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就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胸导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作用。方法此次回顾性分析以及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参与收治的30例心电图胸导R波递增不良患者涉及的所有数据信息,均实行心电图相关检查和彩超检查,分析引发心电图胸导R波递增不良的原因。结果30例心电图胸导R波递增不良患者中高血压心脏病伴发冠心病室间隔略增厚以及左心室增大占据比例是53.33%;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增大占据比例是3.33%;老年瓣膜病伴发室间隔略厚、左心室增大占据比例是3.33%;扩张性心肌病占据比例是6.67%;肥厚性心肌病伴发左心室增大占据比例是3.33%;陈旧性心肌梗塞占据比例是10.00%;急性前壁心梗占据比例是6.67%;肺心病伴发双室大占据比例是13.33%。结论心电图胸导R波递增不良一般是因多种脏器生理性改变或者器质胸心疾病导致的,需要和临床情况进行结合开展有效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GF-1R和IGF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外科有病理标本的胃癌患者,定义为研究组。同时选择我院有明确病理标本、胃良性肿瘤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病理组织中IGF-1R和IGF1阳性表达;研究组中不同组织学分型、NIH分级及病理情况者IGF-1R和IGF1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理组织中IGF-1R和IGF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中不同组织学分型患者的IGF-1R和IGF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NIH分级、粘膜受侵及肿瘤转移患者的IGF-1R和IGF1阳性表达情况存在差异,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NIH分级高、有粘膜受侵及肿瘤转移的胃癌患者,GRO-1和CXCR2阳性表达情况明显高于NIH分级低、无粘膜受侵及肿瘤未转移者,这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简介:摘要肝肾综合征(HRS)是重型肝炎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HRS病死率极高,威胁患者生命,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旨在通过文献与临床经验总结分析I型IP3R-IP3与重型肝炎并发HRS发病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应用CRS-R量表和GCS量表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7.6-2018.6期间收治的80例严重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应用GCS量表进行检测),观察组40例(应用CRS-R量表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意识状态检测情况,评估两组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最小意识状态检出率为30.00%,植物状态检出率为70%,观察组则分别为47.5%和52.5%,观察组检测处于植物状态患者更少(P<0.05);在检测条目对比上发现观察组诊断为最小意识状态的患者多于对照组。结论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应用CRS-R量表进行意识检测更适合,能够准确检测出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妊娠糖尿病过程中应用甘舒霖30R药物,分析甘舒霖30R药物应用的药效价值。方法选择妊娠糖尿病患者,患者例数80例,选择时间2016年5月~2017年5月,分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甘舒霖30R治疗、诺和灵30R治疗,对应组别研究组、对照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胰岛素治疗后胰岛素日用量、日费用、药物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胰岛素治疗后胰岛素日用量(38.11±10.23U)、日费用(7.01±1.55元)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日用量43.96±12.01U、日费用10.51±3.02元),且研究组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差异显著。结论甘舒霖30R治疗妊娠糖尿病的药学价值显著,有利于降低胰岛素日用量和日费用,并能提高药物治疗总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过程中引起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的特征、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通过对672例行TET检查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筛选出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患者,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2例患者在试验中出现R波电压降低,其中17例开始于运动中2~8min,5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6min;R波电压降低持续4~6min;出现在V4~V6导联16例,Ⅱ、Ⅲ、aVF导联6例。11例在试验中出现T波增高,其中9例开始于运动中2~8min,2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4min;T波增高持续2~6min;出现在V2~V4导联9例,Ⅱ、Ⅲ、aVF导联2例。3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有管腔狭窄病变,其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20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4例,右冠状动脉病变4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5例。结论TET检查诱发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较为可靠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2R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族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宁夏地区回族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同期选择血压正常人9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入选者的全血进行AT2R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中的AT2RA1675G等位基因GG型高于对照组,GT型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T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组,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与AT2RA1675G等位基因GG型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AT2RA1675G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族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对于双侧肾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手术风险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例双侧肾癌患者(14侧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R.E.N.A.L.系统评分,统计分析R.E.N.A.L.肾肿瘤评分与手术方式选择、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肾功能等的关系。结果14例次手术中,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PN)10例次,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LRN)4例次;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低、中、高度复杂肿瘤分别为6例次、6例次、2例次,行LPN分别为6例次、4例次、0例次;R.E.N.A.L.评分均值LPN组(5.8±1.9)和LRN组(8.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与LPN方法的选择有显著相关性(χ^2=30.9,P<0.05),低度及大部分中度复杂肿瘤适合行LPN。结论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能够对双侧肾癌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手术难易程度及手术风险进行较好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单克隆抗体对ALL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ALL细胞株Jurkat及Reh为研究对象,用浓度分别为0和lμg/ml的抗IGF-ⅠR单克隆抗体(ab16890)及胰岛素(10-8mol/L)共培养两种细胞株各48h,收集两组细胞,以70%乙醇2ml4℃固定24h,上机检测两组的细胞周期。结果以1μg/ml的ab16890及胰岛素共同作用于Jurkat及Reh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值均小于0.05),说明加药后使两种细胞株均阻滞在G0/G1期。结论抗IGF-ⅠR单克隆抗体(ab16890)可诱导两种ALL细胞株凋亡并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格林美脲滴丸、诺和灵30R联合用药下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取单一诺和灵30R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诺和灵30R、格林美脲滴丸联合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血糖指标观察,FBG、2hBG与HbA1c等指标,两组患者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2.38%(1/42)与观察组4.76%(2/4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诺和灵30R用药治疗的同时,配合格林美脲滴丸,对改善患者血糖指标有积极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