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V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V外斜视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眼位变化及双眼视觉功能状况。结果术后眼位达到正位者54例(90%),V征消失48例(80%),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者44例(73%)。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矫正患者外斜视并使之达到功能性治愈。

  • 标签: A-V综合症 V型外斜视 手术治疗
  • 简介:我院从1992~1996年用V-Y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17~52岁,平均36.5岁。拇指12例,食指17例,中指13例,环指10例。2手术方法指根神经阻滞麻醉,橡皮带止血,指端清创、拔甲,尽量不咬除末节指骨,以保证伤指末节足够长

  • 标签: 指端缺损 皮瓣修复 手术方法 神经阻滞麻醉 橡皮带 末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平台的三,并分析以三对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影响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129例,根据三方法对129例患者进行三,并在三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结果通过结合三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畸形愈合及骨不连发生,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优71例,良54例,中4例,平均评分91.2分(72-98分),且三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有密切联系。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三可大大减小漏诊率,明确手术切口的选择,并可进行术前充分分析评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三柱分型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双髋臼骨折的治疗方面,优质的治疗手段以及方法。方法选取近年来来我院就诊治疗的双髋臼骨折的患者16例。进行手术治疗。采用改良的KocherLangenbeck入路(改良K-L入路),并用钛质重建钢板进行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跟踪治疗1-4年,根据Matta影像学进行评分,其中进行解剖复位者14例,复位治疗达到满意者2例,根据d'AubignePostel髋臼关节评分,优14例,良2例。结论在经过诊断确定了双髋臼骨折后,需采取髂腹股沟入路以及改良K-L入路治疗,可采取一定方法将骨折的部位暴露出来,然后再进行手术中将暴露部位用钛质重建钢板加以固定,从而使骨折的部位固定的更加牢靠,进而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髋骨节损伤双柱型髋臼骨折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个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V家系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筛查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2017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家系,完善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测,应用高通量靶向测序筛查其致病基因,并在家系内和正常人群中筛查候选突变。结果该家系共有4例患者。先证者男性,25岁,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上肢远端较早受累且上肢受累严重,不伴有明显感觉异常。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改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伴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感觉神经未见异常。先证者外公、舅舅和表弟有类似临床表现和肌电图表现。靶向测序发现先证者存在GARS基因c.880G>A(p.G294R)突变,其母亲及患病舅舅和表弟存在此突变,家系内其他正常人及300名正常对照者均不携带此变异。该突变为新发突变,在dbSNP、ExAC和 1000G数据库中均未有报道。结论首次在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V家系中发现GARS基因c.880G>A(p.G294R)突变,扩大了GARS基因突变致病谱。

  • 标签: 遗传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 GARS基因 基因突变 腓骨肌萎缩症
  • 简介:摘要目的拟建立基于CT图像的胫骨平台骨折四九区分体系,总结各区块损伤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8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98例(704膝)成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77例,女321例;平均年龄51.6岁。左膝371例(53.2%),右膝321例(46.0%),双侧6例(0.9%)。新分将胫腓骨近端划分为四个和九个区块,定义各和区的损伤类型细则,并设立胫骨平台损伤指数(TPII)。使用新的分体系回顾性分析所有骨折的CT图像,统计各区块的损伤发生率并总结分布规律。结果一损伤、两损伤、三损伤和四损伤的比例分别为30.5%(215/704)、31.5%(222/704)、28.0%(197/704)和9.9%(70/704)。所有受累的膝平均(2.2±1.0)损伤、(3.6±2.1)区块损伤。TPII平均为(5.7±3.0)。轻、中、重度粉碎的比例分别为50.0%(352/704)、37.5%(264/704)和12.5%(88/704)。外侧柱损伤(572,81.3%)和中间损伤(524,74.4%)发生率较高,内侧柱损伤(219,31.1%)和腓骨损伤(218,31.0%)发生率较低。最多被累及的为依次为后外侧区块(465,66.1%)、前外侧区块(453,64.3%)和后正中区块(379,53.8%),最少累及的为胫骨结节区块(85,12.1%)。结论全新的胫骨平台骨折四九区分体系将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统计分析和预后评估。

  • 标签: 膝关节 诊断改善 计算机体层摄影 胫骨平台骨折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斜肌切断治疗下斜肌亢进的V斜视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下斜肌亢进的外斜V斜视12只眼。将下斜肌于外直肌与下直肌间钩出,用两把纹丝钳分别夹住,中间距离5mm,纹丝钳间剪断下斜肌,电凝两断端。术后随访2周至6个月。结果术前V外斜向上方注视比下方注视均大于40棱镜度,双下斜肌亢进+++和++各6只眼。术后仍有2只眼下斜肌功能亢进,但为+。没有病人注视原在位时有复视或垂直斜视。结论下斜肌切断治疗下斜肌亢进的V斜视有效。

  • 标签: 下斜肌切断 治疗下斜肌亢进 V型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角度“V外切剥离加黏膜结扎悬吊术治疗环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环混合痔的患者64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小角度“V外切剥离加黏膜结扎悬吊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出血发生率、术后局部疼痛发生率、术后局部坠胀发生率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角度“V外切剥离加黏膜结扎悬吊术治疗环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治疗。

  • 标签: 小角度&ldquo V&rdquo 型外切剥离 黏膜结扎悬吊术 环型混合痔 并发症
  • 简介: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俗称"运动衣,Jersey"损伤,常伴有肌腱止点处的撕脱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国外报道较多,国内也偶见报道[1-2]。Leddy等[3]早在1977年就根据损伤后肌腱所在的位置,将此种损伤分为3种类型,I:撕脱的肌腱回缩到手掌部,肌腱长短腱纽均断裂。II:肌腱回缩到近端指间关节,短腱纽断裂,长腱纽完整,肌腱断端常带有小片撕脱骨折。III:指屈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骨折片较大,常累及关节面,短腱纽完整,骨折片移位到远端指间关节。1981年,Smith[4]对此分做了新的补充,也就是IV,即: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同时肌腱又从骨折片上撕脱,并向近端回缩。2001年,Al-Qattan[5]报道了4例不同于前几的损伤,即:屈指深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同时合并末节基底的骨折,他称之为V损伤,并根据撕脱骨折是否涉及关节面,分为Va和Vb不同类型。2002年,潘勇卫等[1]报道的14例屈指深肌腱撕脱性损伤中有4例是此种类型的损伤。2012年10月29日,我们收治2例非运动性损伤的V屈指深肌腱撕脱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 近端指间关节 撕脱骨折 运动性损伤 骨折片 指屈肌腱
  • 简介:本文使用PirkleSumichiralOA-2500手性,研究了正相和反相色谱直接分离阿折地平对映体的流动相条件。使用正相体系,阿折地平在正己烷–乙醇(90:10,v/v)流动相条件下获得了很好的分离(分离度Rs达到4.0),而使用推荐的流动相正己烷–乙醇(60:40,v/v),则可以在更短的13分钟内获得分离(分离度Rs为2.7)。使用反相的甲醇和含有0.05mol/L醋酸铵的甲醇做流动相,仅能获得部分分离。用同样的实验条件研究了氨氯地平和尼莫地平的拆分,并在正相条件下获得了部分分离。

  • 标签: 手性拆分 阿折地平 氨氯地平 尼莫地平
  • 简介:Background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maypresentasslurredornotchedSwaveinleadV1.However,slurredornotchedSwavemayalsorepresentslowconductioninthemyocardium.MethodsW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QRSpatternsinleadsV3RtoV5Rin7patientswithaslurredornotchedSwaveinleadV1.ResultsIntheleadsV3RtoV5R,6patientsshowedincompleteorcompleteRBBBand1patientslurredornotchedSwave.ConclusionsInthemajorityofECGsinasmallpatientserieswithslurredornotchedSwaveinleadV1,QRSmorphologyindicatingincompleteorcompleteRBBBwaspresentinleadsV3RtoV5R.AfindingoffragmentedQRSintheseleadsmayindicateslowconductioninthemyocardium.

  • 标签: 心电图 缺口 QRS波 引线 患者 传导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内固定治疗C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自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采取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内固定治疗CPilon骨折31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29.6岁。结果本组31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22个月。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估,优23例,良6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保护软组织,恢复关节面平整,稳定骨折端,同时能够允许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办法。

  • 标签: 动态外固定架 有限分柱内固定 C型Pilon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V瓣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法治疗新生儿环状胰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9例环状胰腺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早产儿6例,足月儿13例。体重1760-3675g,平均体重2785g。胎儿期超声检查发现双泡征13例。19例出生后均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十二指肠降部梗阻。10例行下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7例排除肠旋转不良,4例结肠纤细。术前合并休克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电解质紊乱11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吸入性肺炎7例。1例多发畸形,合并肛门闭锁、房间隔缺损、肺发育不良。手术方法均采用改良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于十二指肠近端横向V形切开,远端纵行切开,切口约2cm。用5-0VICRYL吸收线单层吻合。结果手术时间56~168min,平均(87±35)min。术中出血3~15mL,平均(6±5)mL,无一例输血。禁食时间(5~10)d,平均(7±3)d。住院时间(3~48)d,平均(19±14)d。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术中发现环状胰腺合并十二指肠隔膜闭锁6例。1例合并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肠粘连、肛门闭锁术后第2天家属放弃治疗;其余18例术后12~14d经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无吻合口瘘,痊愈出院。结论环状胰腺是一种罕见的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及时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改良吻合口设计,行V形切开吻合,可有效减少吻合口张力,对防止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的发生有一定意义。合并多发畸形是影响该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胰腺 肠梗阻 外科手术 婴儿 新生
  • 简介:介绍了TPR56-F增压器特点,对增压系统和其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TPR56-F增压器与16V280ZJA柴油机进行配机试验,研究TPR56-F增压器在16V280ZJ柴油机上的应用可行性。

  • 标签: 柴油机 TPR56-F增压器 性能试验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20例,新鲜骨19例,陈旧性骨折1例。按Denis分类均为严重的爆裂骨折,D12例,E8例。均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切除、椎管内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ASIA分级变化,手术前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0例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管容积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X线片及CT显示骨折复位良好,椎管减压充分。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可以同时对椎管充分减压,椎体间融合和三固定

  • 标签: 后路椎体次全切 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 减压 椎体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试验组与参照组(n=31)。参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根据三理论分治疗,比较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病患,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病患的恢复优良率是96.77%,参照组病患恢复优良率是83.87%,试验组恢复效果更优(P<0.05)。试验组病患术后出现1例并发症,参照组术后出现6例并发症,区别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可有效改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症状,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三柱分型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动脉V4段梭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自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经血管内治疗的25例椎动脉V4段梭动脉瘤患者资料。评估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内)及远期(>8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动脉瘤再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所有患者随访3~21个月,复查DSA评估动脉瘤复发情况及载瘤动脉情况,以末次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25例患者共26个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13个,未破裂动脉瘤13个。7个动脉瘤位于优势椎动脉,7个动脉瘤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13个破裂动脉瘤中6个采用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及病变段血管,7个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个未破裂动脉瘤中9个采用支架辅助栓塞,4个采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16个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中7个采用了双支架叠加辅助技术。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及远期均未出现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20例患者完成DSA随访,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3例动脉瘤复发,1例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血管闭塞。25例患者均于2022年5月完成末次随访(电话或门诊随访),其中24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根据椎动脉优势、动脉瘤与PICA关系等特点,采取个体化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治疗椎动脉V4段梭动脉瘤安全有效。

  • 标签: 椎动脉V4段 梭型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