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小麦族(Triticeae)植物的野外调查、收集通常是以形态学为依据的。为了探讨小麦族植物在野外调查、收集的科学取样策略,本项研究以小麦族具有自花授粉习性的3个中间鹅观草(Roegneriasinica.vat.mediaKeng)居群、每个居群30个单株为材料,对11个形态学性状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居群的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91,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于居群内(91.76%),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8.24%)相对较小;不同取样梯度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随单株取样数目的增加呈现增大趋势,但当取样数目达到18株时,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最高值。上述结果说明,对于小麦族自花授粉植物野外调查、收集时,应以居群为单位,而且每一居群至少应调查、收集18个单株,才能代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形态学为依据的取样策略的建立,对于指导野外调查、收集具有现实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丙肝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4例丙肝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C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丙肝RN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ER、CA125、CA199,采用酶法检测GGT,ALT,AST。结果:维吾尔族丙肝患者HCVRNA的阳性率65.25%明显高于汉族患者54.26%,且维吾尔族丙肝患者血清FER(476.35±120.50)和GGT(71.22±21.84)水平均高于汉族患者FER(333.44±105.71)、GGT(55.63±1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民族患者间抗-HCV阳性率、CA125、CA199、ALT、AS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丙肝患者不同,维吾尔族丙肝患者HCVRNA阳性率、FER、GGT水平均高于汉族患者,本研究提示维吾尔族丙肝患者可能肝细胞损害较重,更易发展为肝癌,临床应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