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摇头眼震(HSN)的临床表现和其与前庭双温试验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00名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眩晕疾病患者并对其进行前庭冷热试验、摇头眼震和相关检查,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利用半规管轻瘫(CP)值比较HSN与前庭双温试验的关系,随之对其分类。结果双向眼震潜伏期第一相较短,可持续(14.12±3.46)s,第二相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58±16.26)s。单向眼震潜伏期一般为(2.68±1.62)s,有较大变化的持续时间,(32.41±21.08)s,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前庭损伤后代偿程度与HSN的引出有很大关系,不同个体间眼震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双侧前庭功能在一侧前庭损伤急性期会明显受损,摇头眼震在定侧上具有明显效果,自发性眼震与摇头眼震有相同方向。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有时发生于无明显的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年轻个体,这些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预后,故引入了孤立性房颤的定义。但是有关孤立性房颤有许多不确定性,包括多种不同的概念,临床发病和预后差异大等。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基于被忽视的亚临床心血管风险因素或在细胞、分子水平基因决定性的轻微改变,孤立性房颤包括多种不同的队列患者,可能处于不同的风险状态。各种心脏影像技术、生物标记物以及遗传信息的使用是否改善房颤发作的风险预测和孤立性房颤患者的风险评价,以及是否影响治疗决策的制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此期间对AF表现仔细的临床检查,对诊断为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定期临床再评价是必须的。
简介:目的分析增强CT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孤立性SMA夹层的CT特征,提出新的分型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2例夹层均累及SMA弯曲部前壁,其中21例(21/22,95.45%)经增强CT确诊;夹层近端距SMA开口平均(10.31±8.67)mm(0~32.03mm),夹层长度平均(73.37±42.69)mm(15.96-205.91mm)。按症状分组,无症状组(4例)夹层近端距SMA开口平均距离为(16.21±10.97)mm(1.00~32.03mm),有症状组(18例)平均为(9.17士6.15)mm(0~25.98mm);无症状组夹层长度平均为(34.81±44.01)mm(15.96-73.84mm),有症状组平均为(83.46±41.90)mm(26.40-205.91mm)。无症状组真腔狭窄率平均为44.16%±12.33%,有症状组为74.35%±22.37%(P=0.042)。随着夹层向SMA远、近端延展,保守治疗效果变差。结论增强CT是诊断SMA夹层的有效方法。孤立性SMA夹层均累及SMA弯曲部前壁,临床症状及疗效与夹层长度和真腔狭窄度有关。本研究提出的新分型方法有助于全面描述SMA夹层的影像学特征,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和腹膜后SFT的MSCT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0例肿瘤4例来自腹膜,6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1例<5cm者密度均匀,9例>5cm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明显囊变1例,1例肿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3例伴有多发小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表现两种强化方式:动脉期、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者7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3例恶性SFT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10例,Bcl-2阳性9例。结论MSCT检查可以对腹部SFT进行明确定位,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当肿瘤血供丰富、坏死明显、局部包膜不完整时提示可能为恶性SFT,其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简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nephroticsyndrome,RNS)是指对激素抵抗、依赖和经常复发的肾病综合征病例[1]。激素依赖是指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撤药过程中NS复发2次或2次以上者;激素抵抗是指应用泼尼松足量(1mg&#183;kg-1&#183;d-1)治疗达6个月以上而无效者。RNS临床上比较常见且治疗效果不佳,若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可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如何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减轻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副作用,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学认为湿热之邪,属六淫合邪,兼具湿邪和热邪之性,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符合RNS病程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对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在所有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利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接受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完全成功31例,部分成功9例,1例失败,转为继续治疗。接受小梁切除术的对照组患者完全成功17例,部分成功20例,4例失败,实施继续治疗。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是一种操作简单、伤害较小且快速有效的难治性青光眼治疗方法,对难治性青光眼给患者的快速治疗和术后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CT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本院胸外科进行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者穿刺或组织检查证实,对患者给予动态CT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采用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结果,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良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升高具有显著性(P<0.05);且恶性肺结节的CT值变化显著高于良性肺结节(P<0.05);CT增强扫描诊断对孤立性肺结节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能够可靠、准确的判断结节的良性和恶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