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史念海教授奇男子也,平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年逾古稀,尚跋涉不已,问以“不亦劳乎耄耆而忙于征途!”则认为“活动,活动,欲活则必动”。盖至理名言,而结合史公专业,非闭户读书者所能达。彼之旅游,一如徐霞客,以大地为实习场所,是地理学家专业,而考古察今又历史学必备,历史地理学家必须具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资格。史公喜谈历史自然地理,自然多变,研究多变的自然是物理学家事,而追究历史的自然地理变迁则为历史地理学家事。此学实关国家建设大局。盖生态平衡为今日人人乐道者,但生态平衡,非千古不变者,渔猎社会有渔猎社会要求之平衡,农业社会有农业社会要求之平衡,工业社会又有工业社会要求之平衡,不存在一个千古不变的绝对平衡,但有相对平衡。然而何谓平衡?亦千头
简介:《集韵》是宋代继《广韵》之后的又一部大型官修韵书。根据卷首《韵例》,它在收字、注音、释义各个方面都尽量要求完备,这和陆法言《切韵》以来的韵书“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精切,削除疏缓”的旨趣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大杂烩”,用途不大。其实这部书收字三万以上,大大超过了《广韵》;收录字的读音也比《广韵》多,有的字的读音多达十个以上;字义的解释也比较丰富,收录的义项不少。这部书除了音韵学上的价值外,在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只要运用得当,它对研究古音,探索词义,考察字形结构都有很大的好处。除此以外,《集韵》注音将切语的类隔切改为音和切,每个韵内部的小韵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类聚在一起,开宋代韵书革命的先河,也是值得注意的。
简介:前人怀疑《兰亭集序》者,或以为从文章到书法都是伪造的,或以为此伪作乃出自陈僧智永之手。鉴于东晋南朝历史文化条件,本文则以为这些看法值得商榷。自来皆肯定传世今本《集序》书法水平极高,“章法为古今第一”,是“神品”,而据唐人书品论,智永书法虽善,乃指其隶书(正书)、草书,其行书水平则稍差,与王羲之相距甚远,这就意味智永绝对无法伪造出这一“神品”来。而且鉴于当时琅琊王氏礼教家风,智永的“末裔”身份也决定他不大可能违反孝道,去伪造远祖文章、墨迹;史载《集序》墨迹的存在在唐代以前几乎是不为人知晓的,因而纵使撇开智永,假定当时另有一造假足以乱真的无名顶级书法高手,在南朝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获取经济或政治利益而伪造王羲之墨迹,则此伪造目的必然决定他选择目标乃是易于出手,为人们熟知、欣羡的王氏墨迹名作,而不会去找一当时毫无名气、很可能无人问津的《集序》去伪造;这些表明,唐代以前没有伪造《集序》的条件,不存在伪造《集序》这一问题,由唐代流传至今的今本《集序》当是真品。
简介:从古到今,凡到过浙江绍兴的文人墨客,没有不到江南名园书法胜地———兰亭的。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城西南30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于此地种兰而得名。而出名则是因为王羲之曾在此写下书法名篇《兰亭集序》。永和九年王羲之任右将军、会稽内史时,于暮春三月,兰花盛开之时,邀司徒谢安等41位文人墨客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在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际,群贤会集,饮酒赋诗,欢畅自在,时下51岁的王羲之乘醉意写下《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共28行,324字。通篇书意秀逸,形神兼备,笔力遒劲,气韵天成,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自己也将其视为珍本,只传内不传外,直至第七代孙时,王家衰败,才为唐太宗谋取。唐太宗随身携带,朝夕观赏,刻不离身,并留下遗言,在他百年之后,一定要将《兰亭集序》殉葬。后来,果真将其与唐太宗一起埋葬于昭陵。此后传世的《兰亭集序》均为摹本。随着《兰亭集序》的广为流传,兰亭原址几度兴废,瑞的兰亭是清代重建、新中国成立后修葺的。今日之兰亭依旧“行风随地畅、兰气向人清”,不失古风。园内有鹅池、曲水流觞、御碑亭、右军祠等八大景观。目前,我国共有6个兰亭。只有浙江绍兴兰亭才是正宗。另外,日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