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表现丑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产生这一特点的历史必然性,不但有助于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深入领会现代派文学的思想价值,而且有助于他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正视丑的存在,认识丑的意义,从而达到开阔学术胸襟的教学境界.

  • 标签: 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外国文学教学 审美 文学分析
  • 简介:吴元迈先生主编的<20外国文学>(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现在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了.这部"全景式"的断代文学适时而极富引人关注的特性,非常切合催促社会变革和前进、文化迅猛增殖和转型的时代的需求.此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结项时,我有幸参加审读,现在又欣喜而饶有兴味地予以重读,深切的感受是它尽可能凸现五方面的两结合,即纵向历时性文学的阐述与横向共时性作家作品的评析相结合,积极拓新与严格务实相结合,翔实考证与学术探索相结合,重点钩深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理论引发与实证个案相结合.

  • 标签: 吴元迈 《20世纪外国文学史》 书评 断代文学史 世界文学
  • 简介:尽管经典以及经典化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界的热点话题,但研讨经典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文本。建立于20外国文学本土经典化过程的基础上,并依次从经典标准、历史回顾、问题思考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历史性的分析之后,外国文学的经典化问题在这里正得到一种理论上的梳理。

  • 标签: 文化交流 外国文学经典 本土化过程
  • 简介:“文本旅行的地图”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的名称,借用来评说《中国20外国文学翻译》(查明建、谢天振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个项目名称,其实也是借用了萨义德“理论的旅行”(travelingtheory)之说。

  • 标签: 外国文学 翻译史 旅行 中国 地图 文本
  • 简介:事隔二十年谈《20外国文学精粹丛书》的策划编辑过程,给了我回忆作为“花城人”的幸福时光。1989年夏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楼肇明来广州开会,约我社社长兼总编辑范汉生见面。楼肇明是《花城》的作者,自《花城》创刊始就与花城有联系,并予撰稿,可以说是《花城》的老朋友。他们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见面后,楼肇明说他同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的一些朋友聚谈,均感现在有许多外国文学优秀之作国内没有介绍,是个很大的缺失与遗憾,因此建议花城出版社编辑出版一套20外国文学精粹丛书。这套书要有开创性,要坚持三个一,即第一流的作品,第一次在国内翻译介绍,第一次在国内出版;并说他们初步设想的选题中,很可能有一两个作者会获诺贝尔文学奖。楼肇明的这个建议吸引了老范,老范当即请他回京后与有关学者初拟一个编辑与组稿方案。楼肇明、陈众议等初拟的方案在花城出版社译文室有争议,有同志认为初拟编委中有的成员不是专攻外国文学的,一些译者不是翻译“大家”,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盛行出版大厚本的“文化积累”热潮中,出版不起眼的以中短篇小说和诗歌为内容的小开本意义不大,老范坚持这个选题,并要我任这套书的责任编辑(我当时任译文...

  • 标签: 光芒谈 外国文学精粹 掩不住光芒
  • 简介:国文20的学术产物,源于19末的欧洲,兴盛于20初期的日本,至今仍然是中国文界关注的热点。论述了日本早期中国文产生的缘由、日本近代中国学科的建立与中国文的关系、日本早期文学对于中国文观的确立及中国俗文学地位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

  • 标签: 日本 中国文学史
  • 简介:<正>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编撰的《20世界文学》(王忠祥、彭端智、朱宪生主编),系湖北省教委组织的10部高校文科新教材之一,约计25万字,将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本世纪东西方文学的发展状况,评析本世纪东西方文学思潮、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探讨本世纪东西

  • 标签: 世界文学史 20世纪 西方文学思潮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发展状况 华中师范大学
  • 简介:<正>20是一个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交织和冲突的时代。传统戏曲的遭际也是起落跌宕,充满了时代和政治色彩。这一特征贯穿了整个世纪,使它成为时代和政治社会的晴雨表。戏曲的学术研究也经历了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和关注区域。20之前的戏曲研究属于古典研究范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古典研究 林传甲 政治色彩 中国戏曲史 戏剧学
  • 简介:说到近代以来中西文学潮流的嬗变,中国批评界曾经流行所谓"双向背逆运动"的描述.即认为西方文学是从以模仿再现为宗旨的写实传统逐步走向以主观表现为中心的现代文艺思潮,而中国文则正相反,它是从以抒情表现为特色的古典文学演变为以客观反映现实为主流,以浪漫主义为补充的现当代文学.

  • 标签: 20世纪中国文学 中西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 文艺思潮 西方文学 文艺思想
  • 简介:很多时候,区域华文文学不仅是对大陆文学的利、偿和鉴照.而且同时也可能是对自我的另一种丰富,如果缺乏这种比较文学意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残缺的自我,也是对自我超越追求的一种固步自封。

  • 标签: 华文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内在楔入
  • 简介: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可以说是两种性质的文学,古代文学是概念,而现代文学是事实,“文学”概念并不是从历史中自然发展出来的,而是在20早期被建构出来的,古代文学同样是现代事物,它是基于现代“文学”概念的历时性梳理。“文学源头”也同样是出自现代视野的概念,中国文的真正源头不在古代,而在20早期。从早期诸多文学教材中可以看到文学的逐渐成型,也可以看到文学的逐渐成型,两者实为一者。所谓的文学不是一种“文学”的历史,而是一种叙事的历史,“文学实”也不是真正的历史事件,而是现代视野的建构,更彻底地说,文学是在叙事中产生的,20早期“中国文”的书写格外清晰地展现出这种叙事的轨迹。对此文学存在形态的澄清,提供了文学解释模式转型的某种可能性。

  • 标签: 文学史书写 “文学” “文学史实” 重释文学史
  • 简介:至今,外国文学教材已发展出了诸多版本,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要求下,在进行外国文学教材编写时仍然有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如何使外国文学教材适应时代观念的变化;二、如何体现外国文学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三、如何在教材编撰的传承与革新中取得平衡。

  • 标签: 外国文学史 教材 观念
  • 简介:在中国传统的史书中,对人物的记述总是受到史家的重视。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具体到文学这一专门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便主要是作家。如何对作家进行选取、介绍与编排,是每一部文学著作都绕不开的问题。德国汉学家顾彬的《20国文》(后文简称《顾》)也不例外。《顾》的现代文学部分中,其编排体例虽然是作家、文体和文学思潮并存,但整体上仍是以一个个的作家为线索串联起来的。

  • 标签: 文学史书写 中国文学史 20世纪 顾彬 郁达夫 “论”
  • 简介:在今天的中国,奥斯丁是一位备受喜爱的作家,但其在中国的“热”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了几代学人的努力。在国内编写的文学中,对奥斯丁的述介亦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详的过程。因此,文章以国内学者主编的英国文为基础,着重研究2080年代以来奥斯丁文学形象的变化,从而分析奥斯丁在中国的认知和接受状况。

  • 标签: 简·奥斯丁 英国文学史 接受
  • 简介:顾彬因“垃圾论”事件成为汉学界“网红”,他的惊人言论在国内读者间的影响远大于其书籍本身,这样的效果恐怕与他本人的意愿相违背。为了洗刷“污名”,顾彬不止一次公开声明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并且出于对中国的热忱而撰写、出版了《20国文》一书。人们固然应该警惕“垃圾论”背后媒体炒作的嫌疑,但更应该意识到当前中国新文学书写所面临的困境。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20世纪 顾彬 中国方式 想象 文学史书写
  • 简介:写作某一艺术样式在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具有断代性质的专门论著,是很有意义的工作.集合若干种这方面的探讨,将有助对这一阶段的若干学科、多种艺术样式,在中国的流传、发展,有切实的理解,勾勒出整体的面貌.

  • 标签: 作读 史开创 地域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