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吴元迈先生主编的<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现在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了.这部"全景式"的断代文学史适时而极富引人关注的特性,非常切合催促社会变革和前进、文化迅猛增殖和转型的时代的需求.此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结项时,我有幸参加审读,现在又欣喜而饶有兴味地予以重读,深切的感受是它尽可能凸现五方面的两结合,即纵向历时性文学史的阐述与横向共时性作家作品的评析相结合,积极拓新与严格务实相结合,翔实考证与学术探索相结合,重点钩深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理论引发与实证个案相结合.
简介:事隔二十年谈《20世纪外国文学精粹丛书》的策划编辑过程,给了我回忆作为“花城人”的幸福时光。1989年夏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楼肇明来广州开会,约我社社长兼总编辑范汉生见面。楼肇明是《花城》的作者,自《花城》创刊始就与花城有联系,并予撰稿,可以说是《花城》的老朋友。他们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见面后,楼肇明说他同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的一些朋友聚谈,均感现在有许多外国文学优秀之作国内没有介绍,是个很大的缺失与遗憾,因此建议花城出版社编辑出版一套20世纪外国文学精粹丛书。这套书要有开创性,要坚持三个一,即第一流的作品,第一次在国内翻译介绍,第一次在国内出版;并说他们初步设想的选题中,很可能有一两个作者会获诺贝尔文学奖。楼肇明的这个建议吸引了老范,老范当即请他回京后与有关学者初拟一个编辑与组稿方案。楼肇明、陈众议等初拟的方案在花城出版社译文室有争议,有同志认为初拟编委中有的成员不是专攻外国文学的,一些译者不是翻译“大家”,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盛行出版大厚本的“文化积累”热潮中,出版不起眼的以中短篇小说和诗歌为内容的小开本意义不大,老范坚持这个选题,并要我任这套书的责任编辑(我当时任译文...
简介: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可以说是两种性质的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概念史,而现代文学史是事实史,“文学”概念并不是从历史中自然发展出来的,而是在20世纪早期被建构出来的,古代文学史同样是现代事物,它是基于现代“文学”概念的历时性梳理。“文学源头”也同样是出自现代视野的概念,中国文学的真正源头不在古代,而在20世纪早期。从早期诸多文学史教材中可以看到文学史的逐渐成型,也可以看到文学的逐渐成型,两者实为一者。所谓的文学史不是一种“文学”的历史,而是一种叙事的历史,“文学史实”也不是真正的历史事件,而是现代视野的建构,更彻底地说,文学史是在叙事中产生的,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格外清晰地展现出这种叙事的轨迹。对此文学史存在形态的澄清,提供了文学史解释模式转型的某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