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2月—2004年2月应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0例(24条患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PTA即时成功率91.7%(22/24),成功的22条患肢踝/肱指数有2条无明显改善,其余20条由术前0.44±0.11恢复至0.78±0.14。经随访2—46个月,1条胭动脉在术后13个月再次闭塞,1条胫后动脉在术后8个月再次闭塞,通畅率为90.0%(18/20)。结论PTA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提高通畅率。多平面、多节段病变联合手术可简化手术,缩小创伤。
简介: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与2型糖尿病(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按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病变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再按有无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分为病变组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A1组)和病变组无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A2组);对照组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B1组),对照组无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B2组).比较病变组与对照组leptin及其他指标差异。结果A1组与B1组比较(二组男女构成、体重指数、腰臀比值、有无微血管病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po-B(1.306±0.217;1.193±0.169)mmol/L,P<0.05(校正年龄后),leptin(16.453±2.061;11.845±3.173)ng/ml,P<0.05;A2组与B2组比较,LDL-C(3.878±1,151;3.258±0.721)mmnol/L,P<0.05(校正年龄后);以有无下肢血管病变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下肢血管病变与瘦素无相关性,而与年龄、LDL—C有相关性。瘦素与性别及BMI有一定的关系。女性瘦素水平高于男性,BMI值越大瘦素水平越高,瘦素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与apoB呈显著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静脉滴注配合电针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ACUSON128XP/1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仪对LEAD患者股动脉、腘动脉的管壁的管腔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s)及血流量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在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患者的管腔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s)及血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血栓通静脉滴注配合电针治疗能显著改善LEAD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
简介: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主要由Ang-1和Ang-2组成;Tie2(tyrosinekinasethatcontainsimmunoglubin-likeloopsandepidernalgrowthfactor-similardomains2)是其共同受体.Ang-1促使血管成熟,维持血管稳定.Ang-2则拮抗Ang-1的作用,始动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Ang/Tie2受体途径起重要作用,抑制Ang/Tie2受体途径可以抑制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简介:已知的3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及其间的数量关系影响着血管形成的信号转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介导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抑制VEGF和VEGFR的手段已用于肿瘤治疔的研究.VEGFR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还与Tie和Eph内皮酪氨酸家族等其他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与数种血管形成因子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病理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手术切除的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标本及5例正常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以及血管形成有关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D。结果:在血管瘤增生期。ER、VEGF、MMP-2及组织蛋白酶D均有较高表达;在血管瘤退化期,仅ER和组织蛋白酶D有较高表达: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对照中,ER、VEGF求和MMP-2表达极弱,组织蛋白酶D有少许表达。结论:雌激素与多种血管形成因子可通过不同途径对血管瘤的病理发生过程发挥作用,对血管畸形则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