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索静脉与内径比值(V/D)对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临床确诊为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VC组)及50例健康受检者(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左侧精索静脉的发病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C组精索静脉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宽,V/D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在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索静脉与内径比值作为评价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索静脉动力学参数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 血流速度内径比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后神经电刺激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患者术中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PLI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0 mA组、25 mA组、30 mA组和40 mA组,每组30例。术中通过监测T1(麻醉后)、T2(切皮前)、T3(置入椎间融合器前)、T4(缝合结束)时双下肢股总静脉、腘静脉,分析SEP不同电流刺激强度对下肢静脉的影响。结果与组内T1时间点比较,4组患者股总静脉、腘静脉T2、T3、T4时间点的血流均较高(P<0.05)。与20 mA组、25 mA组同时间点比较,30 mA组、40 mA组的股总静脉较高(P<0.05)。在T2时间点,30 mA组[(16.68±1.47)cm/s]、40 mA组[(16.86±1.22)cm/s]的腘静脉较20 mA组[(15.46±0.90)cm/s]、25 mA组[(15.94±1.52)cm/s]高(P<0.05)。T3、T4时间点,30 mA组腘静脉血流高于25 mA组,25 mA组腘静脉血流均高于20 mA组(P<0.05)。20 mA组术毕确诊DVT 2例,术后24 h确诊DVT 2例;25 mA组术毕无DVT发生,术后24 h确诊1例;30 mA组和40 mA组术毕和术后24 h均无DVT发生。结论胫后神经电刺激可以增加患者下肢静脉血流,其中以30 mA电流强度的刺激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 脊柱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趺阳脉涩脉的成因与下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关系。方法41例趺阳脉为涩脉的患者,先用NX-3型多功能脉图仪,对切诊为涩脉的病例将脉象仪的传感器探测点置于被测试者趺阳脉搏动最明显处描记脉图,选其中与参照脉图基本一致的作为的样本测取数据,从脉图上读取主波高(y)、主波升支角(P);然后在同一下肢用彩超检测动脉壁和血流,分别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探查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趺阳脉)。测得对应下肢动脉各段斑块、狭窄处的最大血流和阻力指数,各取其平均值。结果指切法与脉图法符合率70.69%,主波高(y)、主波升支角(P)分别与平均血流(x1)、平均阻力指数(x2)成二元线性回归(P<0.05),主波高(y)与主波升支角(P)成一元直线相关(P<0.05)。结论趺阳脉涩脉的成因与下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趺阳脉 涩脉 下肢动脉血流速度 下肢动脉阻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入术后静脉及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进行PICC置入术的新生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新生儿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前,两组新生儿静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两组新生儿静脉均慢于置管前(P<0.05),且试验组静脉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入术后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血栓发生率,加快其静脉流速,对提高新生儿治疗效果和改善疾病预后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血栓发生率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对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 17 名,均为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8 月间收治,对其采取多普勒超声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并分析患者不同状态下股静脉平均流速以及流量。结果 气腹前平卧位、气腹前头低脚高 300 体位、气腹前头高脚低 300 体位以及平卧位 12mmHgCO 2 气腹的下股静脉平均流速以及流量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 p<0.05 )。结论 行妇科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栓情况,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该种现象,并做好预防工作。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手术 下肢静脉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下肢静脉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健康女性15名,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测受试者在平卧位,床尾斜坡位抬高15°、30°、45°,床尾四边形体位抬高15°、30°、45°,床头抬高30°、45°、60°,4类(10种)不同的体位下股总静脉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的体位下不同角度时股总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斜坡位45°>斜坡位30°>斜坡位15°=四边形体位30°>四边形体位15°=四边形体位45°>平卧位>床头30°>床头45°=床头60°。结论在本研究所设定的体位中,斜坡位床尾抬高45°能最有效地促进下肢静脉液的回流,四边形体位床尾抬高时不利于下肢远端静脉液的回流,床头抬高会阻碍下肢静脉液回流。

  • 标签: 下肢 静脉 体位 血流动力学 直径
  • 简介:目的探索犬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上腔静脉频谱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通过股静脉注入血栓栓子建立犬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通过右心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力,将探头置于右侧锁骨上窝,对血栓注入前后上腔静脉进行超声检测,测量收缩期回心波峰值血流(S)、舒张期回心波峰值血流(D)、心房收缩期反向波峰值速度(AR)及心室收缩期反向波峰值速度(VR),分析上腔静脉多普勒频谱形态变化规律.造模前后参数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上腔静脉频谱指标随肺动脉收缩压的改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以肺动脉峰值收缩压超过30mmHg为模型建立成功的标准,成功建立犬肺动脉高压模型24只.上腔静脉频谱显示:在中度肺动脉高压组S、AR分别为(15.37±8.08)cm/s、(14.08±5.30)cm/s,与栓塞前S、AR[(19.92±7.27)cm/s、(10.05±2.81)cm/s]比较,S减低,A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3.155,P均<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S、AR、VR分别为[(14.72±7.42)cm/s、(21.84±6.56)cm/s、(13.03±6.67)cm/s],与栓塞前S、AR及VR[(0.49±0.19)cm/s]比较,S减低,AR、V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5、-8.892、-2.101,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R/S、VR/S比值随肺动脉收缩压的升高而升高,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0.693、0.646,P<均0.01).结论急性肺动脉高压犬上腔静脉频谱AR/S及VR/S比值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可对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动脉高压 上腔静脉 肺栓塞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分析下肢静脉压和下肢静脉最大血流量在外科术后深静脉栓形成的意义,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护理,预防血栓形成。方法收集术后高度怀疑有下肢静脉栓形成的患者167例,并进行下肢静脉压和下肢静脉最大血流量测定,数据作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下肢静脉压和下肢静脉最大血流量与术后深静脉栓形的关系,经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静脉压和下肢静脉最大血流量可以作为临床发现下肢静脉栓的早期指标。

  • 标签: 下肢静脉压 下肢静脉最大血流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断下肢静脉的位置及最适压力值。方法选取12位健康志愿者的双侧下肢静脉为研究对象,经足背静脉进行超声造影,使用气压袖带分别在距离踝关节上方5、10、15 cm处绑扎并施加压力,当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SSV)不显影时为有效阻断下肢静脉,记录压力值。另外,评估踝上10 cm处有效阻断浅静脉前后,同侧腘静脉(popliteal vein,POPV)内径、流速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踝上5、10、15 cm有效阻断下肢静脉的压力阈值分别为(66~69) mmHg(1 mmHg=0.133 kPa)、(68~71)mmHg、(73~75)mmHg(95%置信区间);踝上10 cm处有效阻断下肢静脉后,同侧POPV的内径、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流速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踝上不同部位有效阻断下肢静脉所需要的压力阈值不同,超声造影可无创监测气压止血带有效阻断下肢静脉,为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栓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造影 溶栓治疗 浅静脉阻断 气压止血带
  • 简介:细菌及病毒性脑膜炎的预后,除了与病因、急性感染期癫痫、高颅压、硬膜下积脓等并发症有关之外,脑灌流的受累所造成的缺血性脑损害,也是致死或致残的原固之一。经颅多普勒(TCD)为脑膜炎病人提供了一种无创性观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方法。110例脑膜炎病人,37%为细菌感染,24%为直

  • 标签: 脑血流速度 缺血性脑损害 细菌感染 脑血流动力学 急性感染期 北京军区医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66例非手术患者,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2.5%,好转率为59.7%。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非手术治疗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应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量血流(DFV)评价冠脉造影血流TIMI分级(TIMI-FG)及其计帧值(TIMI-FC)的准确性.方法:在11只猪的冠脉狭窄模型和36例冠脉造影及17例行血管介入治疗的病人,比较TIMI-FG、TIMI-FC与DFV的相关性.结果:①随着动物模型充盈球囊造成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DFV减慢、TIMI-FG下降、TIMI-FG变大,P均<0.01;②17例病人25支血管在介入治疗后,DFV增加,TIMI-FG上升,TIMI-FC变小(P<0.05~<0.01);③TIMI-FC与DFV呈负相关(冠心病人r=-0.49~0.58,猪r=-0.41);而TIMI-FC变化差值与DFV变化差值相关性则有提高(冠心病人r=-0.62~0.66,猪r=-0.71).结论:冠脉造影TIMI-FC推测冠脉血流具有一定准确性,对血流变化的推测更佳.

  • 标签: 冠状动脉 血管内多普勒导丝 血流速度 TIMI分级 冠心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内热针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肌筋膜微血管血流的影响 。 方法 选 4 0只家兔, 造成左下肢 股二头肌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 4 组,治疗 1 组 10只, 针直径 0.5mm ; 治疗 2 组 10只, 针直径 1.1mm ; 模型对照 组 10 只 和正常对照 组 10 只。治疗 1 组、 治疗 2 组 使用相应 直径内热针进行内热针治疗;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不进行干预。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内热针治疗(时间 20分钟)前后各组 目标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对各组相应肌肉组织取材,进行 HE 染色。 统计分析各组 血流 变化并 进行各组间的方差分析 ,电镜下观察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 结果 治疗 1 组治疗前后血流为 [0.205±0.137 ( mm/s)] 、 [0.308±0.203 ( mm/s ) ], 治疗 2 组分别为 [0.198±0.103(mm/s)] 、 [0.439±0.129(mm/s]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1 ;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前后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血流改变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治疗 2 组血流变化最大。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表现两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瘢痕样组织范围较小,肉芽组织再生较多。

  • 标签: 内热针 软组织损伤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 : 下肢静脉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后多数患者活动受限,治疗护理工作较为复杂,是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下肢静脉栓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入手,阐述静脉栓形成在临床中的护理和预防应用现状,为临床诊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